几件小事 呵护冠心病患者的心脏

几件小事 呵护冠心病患者的心脏
作者:范晶晶   单位:烟台市海阳荣军医院
209

冠心病的病情控制与日常管理密切相关,一些简单的日常措施对稳定病情、减少心脏负担至关重要。相关措施虽不复杂,却也能持续干预,帮助患者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在冠心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中,饮食、运动、情绪管理很重要。下面,为您介绍冠心病患者的日常管理要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做好饮食调控,给心脏搭起营养防护盾

专家建议,冠心病患者钠元素每日摄取量需控制在2克内(约5克食盐)。低盐饮食需落实到具体操作中:烹饪时优先使用限盐勺定量,避免凭手感添加;减少酱菜、腊肉、加工零食等隐形高钠食物摄入,购买包装食品时关注营养成分表,选择钠含量≤120mg/100g的产品;可用柠檬汁、香草、醋等天然调味料替代部分食盐,既保证风味又减少钠摄入。过高摄入会增加血管外周阻力,加重心脏负担;钾元素补充应达每日3.5克以上,新鲜菠菜、香蕉为理想来源。合理的钠钾调控,能让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蛋白质与脂肪选择上,冠心病患者每周要吃深海鱼3次,鱼肉中含有的二十碳五烯酸(EPA),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坚果类中的α-亚麻酸,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两者在每日总热量中占比分别控制在15%和25%左右;膳食纤维的供给是关键,全谷物与绿叶蔬菜每日需25~30克(相当于1碗燕麦粥+1份菠菜+1个苹果)。《中国冠心病患者膳食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指出,科学饮食能提升血脂代谢异常改善率,之所以能达到这种效果,是因为膳食纤维可以吸附胆汁酸、减少胆固醇合成。

患者每天可以分5到6餐,每餐吃少点,血糖就不会大起大落,心脏的负担也能轻一些。如果吃太饱,胃会胀得很大,会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做菜的时候,多试试蒸、煮、炖这些做法,少用油炸,能多保留食物里40%的优质脂肪,还能减少那些让血管变僵硬的有害成分。

合理安排运动休息,让心脏跳得稳稳当当

个体化运动方案的制定,一定要建立在科学评估基础上。运动强度可用靶心率计算法,具体为:(220-年龄)×(60%~70%)。心率保持在这一区间,能保证心肌获得适度负荷刺激,避免氧耗剧增。运动强度需根据个体情况动态调整:若患者合并糖尿病、心衰等基础病,初始强度应降至靶心率区间下限的80%,延长热身时间至10~15分钟;运动中若出现轻微气短但能正常说话,可维持当前强度,若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需立即降低强度或停止;每次运动后监测心率恢复情况,若10分钟内未恢复至静息心率,下次运动需适当减量。从运动安全角度来看,阻抗训练(哑铃、弹力带等抗阻力运动)需选择最大负荷的30%~40%为起始强度,且每个动作持续时间不超过15秒。作息规律关乎心脏“节奏感”:每日睡7-8小时,可帮助心脏休息、减少异常跳动;中午小睡≤30分钟,避免头晕与血压波动。起床需“躺30秒-坐30秒-站立”,防起身头晕。睡前 2 小时不做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睡眠。家中备血压心率记录本,固定时间测量,数据异常及时就医。

做好平日情绪管理,优化心脏的神经调控

焦虑情绪会直接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肌耗氧量,甚至诱发冠脉痉挛,加重心绞痛症状。患者每天花10分钟做正念冥想,就能让身体放松下来,减少体内导致血管收缩的物质,避免心血管痉挛。觉得焦虑时,可以用专门的量表自测,分数太高的话,试试把肌肉绷紧再放松,从头到脚依次做。生气的时候,血压会飙升,心脏耗氧量也会骤增。冠心病患者在情绪激动时,应立即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坚持3分钟,让情绪冷静下来,这样就能减少体内导致血压升高的物质。如果连续两周以上觉得没精神、对任何事物提不起兴趣,可能是有抑郁倾向,此时应及时调整心态,并接受专业的心理引导,这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025-08-2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