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蚊虫肆虐的季节。一般来说,当气温处于25~30℃时,蚊虫繁殖最快,我国大部分地区蚊虫集中出现在6~9月。夏季气温高、闷热潮湿,加上夏季多雨,积水多,给蚊虫孳生提供了众多的繁殖空间,造成蚊虫数量迅速增多,密度升高,蚊虫出没也将更加猖獗,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更需要注意防蚊虫。
夏天天气炎热,人体皮肤常裸露在外,给蚊虫创造了很多叮咬机会。尤其是孩子被蚊虫叮咬后,会出现丘疹、红色斑疹、荨麻疹等症状——虫咬皮炎。此病夏季高发,儿童须当心!
一、什么是虫咬皮炎?
虫咬皮炎,医学上称为“丘疹性荨麻疹”,也称为“急性单纯性痒疹”, 是指由具有吸血的啄器或刺吸型口器的昆虫叮咬皮肤,吸吮人体的血液,在吸血的同时将体内的毒汁或唾液注入人体,从而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此病属于中医学“毒虫伤”范畴。
病因主要与节肢动物的叮咬有关,常见的有:蚊、螨虫、跳蚤、虱子、臭虫等。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患病,但更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
二、虫咬皮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蚊虫叮咬时,其唾液会通过口器注入人体的皮肤中,唾液中携带毒素、致敏原(组胺、5-羟色胺等)、酸性物质,会刺激机体出现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究其本质而言,虫咬皮炎是一种迟发型超敏反应(Ⅳ型变态反应)。孩子身上会出红疹子,是因为蚊虫在叮咬时,将自己的体液注入孩子皮下,随后激发了人体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越强烈,疹子扩散规模越大。
虫咬皮炎导致的皮疹常分批发生,以躯干、四肢伸侧多见,群集或散在。初起时为微红丘疹,继而呈绿豆或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有的可有伪足,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发生后不久便成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疱,内容清,周围无红晕。有的为较硬粟粒大丘疹,搔抓后呈风团样水肿。7~10日后消退,留下暂时色素沉着。新旧皮疹常同时存在。痒感剧烈,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如果搔抓,有可能导致继发感染,引起局部化脓和附近淋巴结肿大。
三、如何预防虫咬皮炎?
避免蚊虫叮咬,预防最关键。
(1)家长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夏季气温高,容易出汗,督促孩子勤洗澡,以祛除身上的汗味。因为汗液容易招蚊虫。
(2)有条件的,家里安装纱门、纱窗(纱网筛目小于20目,即筛孔平均边长0.9mm)。睡觉时使用蚊帐。
(3)定期清理家庭积水,切断蚊虫繁殖条件。家里定期杀虫,经常清洗、晾晒家居用品。地毯、枕头、席子、被褥等容易藏虫的家居用品,需定期清理。
(4)不建议家里养宠物,动物身上容易有螨虫、跳蚤等生物,有的是肉眼无法看到的,这些小虫子跟孩子接触,就会增加孩子被咬的概率。如果家里已经养了宠物,则建议宠物和孩子隔离开,尽量减少接触,同时,要经常给宠物洗澡,减少螨虫、跳蚤等寄生的可能。
(5)不要让身体暴露部位太多,夏天最好穿轻薄透气的长裤和半袖上衣,在露出的皮肤涂抹上婴幼儿专用防蚊露,也可以给孩子喷上儿童专用的驱蚊液或戴上驱蚊手环,不建议使用成人用的花露水,花露水通常含酒精,会刺激小孩皮肤。
(6)外出时,家长应让孩子远离草丛、树林、沼泽等潮湿的地方,这些地方蚊虫较多。
(7)最好不在傍晚、黄昏等蚊虫活动高峰时外出玩耍。
四、蚊虫叮咬后该如何处理?
被蚊虫叮咬后的治疗,需根据孩子的症状来选择。如果孩子被咬后,皮肤不痒不疼,同时也没有其他不适,被咬处没有明显咬痕,则无须特殊处理。
(1)平时易对蚊虫叮咬过敏的孩子,被蚊虫叮咬后,可立即用苏打水或碱性肥皂水清洗过敏部位,可以有效预防红肿和瘙痒。被蚊虫叮咬后之所以会痒,是因为蚊虫唾液含有酸性成分,肥皂水是碱性的,酸碱中和后,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瘙痒症状。
(2)孩子被蚊虫叮咬后如果感到瘙痒难耐,家长可采取措施减轻孩子的痛苦,如用冰袋冷敷孩子被咬的皮肤部位。
(3)如果孩子实在痒得厉害,可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使用药物,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止痒、清凉作用,适合轻症。必要时使用激素药膏(例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天涂抹1~2次,2~3天左右,红肿和瘙痒就能明显减轻了)。如果瘙痒症状较严重,影响了孩子日常生活(尤其是睡眠质量),可在外用激素药膏的同时,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
(4)就蚊虫叮咬而言,最严重的症状是肢体肿胀并伴有发烧,这种情况通常合并皮下软组织感染(蜂窝织炎等)或淋巴管炎,这时需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化验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了解感染情况,必要时医生会根据病情系统地使用抗生素治疗,家长不要自行居家处理。
(5)中医药治疗本病,治宜清热解毒止痒。
①口服中药方:
野菊花5g、蒲公英5g、白蒺藜5g、生甘草5g。
以上为2~5岁儿童剂量(需根据年龄酌情加减),水煎服,每天一剂(有蚕豆病的,可正常服用)。
②中医食疗方:
绿豆30g、水发海带50g、白砂糖适量、糯米适量。
水煮绿豆、糯米成粥,调入切碎的海带末,再煮5分钟,加入白砂糖即可。
③中药外洗方:
苦参20g、黄柏10g、蛇床子10g、野菊花20g、大飞扬20g。
以上中药,水煎外洗,每天一次(有蚕豆病的,可正常使用)。
④中药外敷验方:
新鲜蒲公英50g、新鲜马齿苋50g。
两种中药混合捣烂成泥状,外敷患处,每天外敷1~3次(有蚕豆病的,可正常使用)。
五、总结。
儿童虫咬皮炎(丘疹性荨麻疹)很常见,由昆虫叮咬引发过敏反应,特点是剧烈瘙痒的红肿丘疹、水疱。治疗重在止痒抗炎(冷敷、炉甘石、激素药膏、抗组胺药、中药方)和预防感染(避免抓挠)。预防是关键,通过环境管理、个人防护(衣物、驱蚊剂)减少蚊虫叮咬。如果症状严重、出现感染或久治不愈,务必及时带孩子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