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直鼓励大家积极接种疫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群体免疫的强大力量。但不少人对这件事还不太理解,今天就用通俗的方式聊聊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大家解开疑惑。
为何要一起接种疫苗
为特殊人群筑起“防护墙”。免疫缺陷者、正在做化疗的病人、刚出生的宝宝、怀孕的妈妈……这些群体没法及时接种疫苗,他们的安全全靠健康人共同接种形成的“免疫屏障”。打疫苗的人越多,病毒就像闯进了迷宫,很难找到容易感染的人,这样就间接保护了这些脆弱的人。
对付变异病毒的“关键招”。科学家用“每个感染者能传染几个人”来衡量病毒的传染力。比如新冠病毒,一个感染者一般会传给3个人左右,这就意味着得有67%的人接种疫苗,才能形成群体免疫。但这还不是绝对安全的,因为病毒会不断变异。要是能保持70%-80%的接种率,就能减少病毒复制的机会,降低出现危险变异株的概率。这就像给电脑装了防火墙阻挡黑客,每一支疫苗都在为科学家研究病毒争取时间。
历史早就告诉我们答案。脊髓灰质炎几乎消失、天花被彻底消灭,这些对抗病毒的胜利,都是建立在全民接种疫苗的基础上。对抗病毒就像跑接力赛,每个人都伸出“接种的一臂之力”,病毒才会无处可藏。
为啥接种率得高
就拿麻疹来说,看看高接种率有多重要。
麻疹病毒太“能传”。一个麻疹感染者最多能传染12-18个人,传播力超强。这就要求超过94%的人都接种疫苗,才能建起有效的群体免疫“屏障”,不让病毒形成传播链。
基础传染数有讲究。麻疹原始毒株的基础传染数非常高,按研究模型算,至少得有70%的人要么自然感染过,要么接种疫苗有了免疫力,才能保证群体免疫有效果。
病毒变异让门槛变高。病毒在传播中会不断变异,像奥密克戎、德尔塔这些变异株,传染性比原始毒株强多了,有的甚至强5倍。这就让免疫覆盖率的门槛更高了,在一些疫情高发地区,接种率得超过95%,才能筑起群体免疫的“高墙”,防止疫情蔓延。
接种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别同时打多种活疫苗。接种时要多留意,尽量别同时打两种或以上的活疫苗。不然可能会因为免疫干扰或者病毒“抢”受体,导致身体产生的抗体不够。比如麻腮风疫苗、水痘疫苗等属于活疫苗,如果同时接种,可能会影响免疫效果。
如实告诉医生健康情况。接种前,一定要跟医生说实话,自己的基本信息、有没有过敏史、家族遗传什么病、有没有慢性病等都得说清楚,这样才能保证接种安全。要是有免疫力低、发烧、怀孕等特殊情况,就先别接种,等情况好了再说。
接种后别马上走,注意清洁。每次接种完,得在医院留观至少30分钟,看看有没有头晕、心跳快、不舒服等异常情况,有问题能及时处理,避免出意外。接种当天别洗澡,防止接种处感染。要是接种的地方起红疹、发痒,而且一直不好,赶紧去看医生。
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接种后别抽烟喝酒,不然可能会掩盖接种后的不良反应。要多休息,饮食清淡点,别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适当运动,让身体快点恢复。
这些错误想法该纠正
“我身体好,不用打”。表面健康的人,有可能是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自己没感觉,但可能会把病毒传给有慢性病的人、老年人这些免疫力弱的群体,让传播风险变高。
“疫苗效果说不清,不打了”。虽然有些疫苗没法完全阻止病毒传播,但临床研究显示,它们预防重症的效果超过90%,还能大大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所以,可不能拿“效果不确定”当借口不接种。
看完这些,相信大家对共同接种和群体免疫有了更多了解。积极配合国家的接种政策,既是保护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这是咱们每个公民都该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