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也就是俗称的“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其急性期的急救与康复期的训练,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以及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要点。
急性期急救要点
脑卒中急性期急救最为关键的点就在于时间,时间就是患者的生命,每延误1分钟就可能有190万个神经细胞死亡。因此,把握黄金时间窗(通常为发病后4.5小时内,部分患者可延长至6小时)至关重要,具体需做好以下几点。
1.快速识别脑卒中
快速对脑卒中进行识别是急救的第一步,而目前常用的识别方法是“FAST”。
首先是F(Face面部),即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一侧面部下垂、口角歪斜;
其次是A(Arm手臂),即让患者抬起双臂,看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或无法抬起;
然后是S(Speech言语),即听患者说话是否含糊不清、表达困难或无法理解他人话语;
最后是T(Time时间),即一旦发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记录发病时间。
2.现场正确处理
在等待救护车期间,需在现场采取一些正确的处理措施。
其一,让患者保持平卧,并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堵塞其呼吸道而引发窒息。同时,需解开患者衣领、腰带等束缚物,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
其二,需避免随意移动患者,尤其是移动其头部与颈部,以防脑部损伤加重。同时,需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以便医护人员到场时第一时间向其报告。
3.送医与规范治疗
救护车抵达现场后,需尽快将患者送往具备脑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如卒中中心)。
在将患者送达医院后,医生会通过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救治。即先做头颅CT等检查,以明确脑卒中类型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
康复期训练要点
脑卒中患者在度过急性期后,将进入康复期。其在康复期需接受各种科学的康复锻炼,包括运动功能锻炼、语言功能锻炼等,以促使其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对于康复训练,需尽早开始,通常在患者病情稳定后48-72小时便可进行,具体要点如下。
1.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主要分三个阶段,即卧床期、离床期与恢复期。
其中,卧床期训练以被动运动为主,主要由家属或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活动肢体,如关节的屈伸、旋转等,以预防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同时,还需辅助患者进行翻身、坐起等训练。
离床期训练以站立训练和步行训练为主,即从靠墙站立开始,逐渐增加站立时间与难度。同时,借助助行器或家属搀扶,练习重心转移、迈步等动作,并逐步过渡到独立行走。
恢复期训练以肢体协调性和灵活性训练为主,包括捡拾物品、穿衣、洗漱等日常活动训练。
2.语言功能康复训练
语言功能的康复训练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首先是失语症患者,可从简单的发音训练开始,让其发出“啊、哦”等音节,之后再逐步过渡到字、词、句的朗读。与此同时,还需结合图片、实物等帮助患者理解,促使其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提升。
其次是构音障碍患者,需引导其进行口腔运动训练,包括舌头的伸缩、转动,嘴唇的闭合、张开等,以改善其发音器官的运动功能。
3.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口腔运动训练与吞咽训练。
就口腔运动训练而言,训练内容主要有练习张口、闭口、咀嚼等动作,以增强口腔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就吞咽训练而言,可让患者进行空咽训练、冰刺激训练等,以提高其吞咽反射敏感性。同时,患者进食时,需选择柔软、易吞咽的食物,并采取坐位或半坐位,以避免误吸。
总之,脑卒中急性期急救与康复期训练是一个系统且科学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在急性期把握黄金救治时间,以及在康复期做到科学规范训练,能够尽可能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并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以上便是脑卒中急性期急救与康复期训练的相关要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