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温升高、湿度增大,为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肠道传染病如若肆虐,不仅会给个人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还可能引发公共卫生问题,因此了解夏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对于守护自身及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夏季肠道传染病的元凶
1.常见病原体。夏季肠道传染病多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引发。细菌如痢疾杆菌可致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致病株能引发腹泻;病毒中诺如病毒传染性强,轮状病毒易侵袭婴幼儿;寄生虫如贾第虫会因水源污染感染人体,引发肠道不适。
2.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水传播是指水源被污染后人饮用生水而致病;食物传播为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夏季食物易变质、蚊蝇滋生,凉拌菜等风险高;日常接触方面,接触患者排泄物后未洗手就触碰口鼻,在人员密集处更易传播。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举措
1.饮食卫生。选购食品时要挑选新鲜、无变质的食材,尽量选择正规超市、农贸市场,确保食品来源可靠。在家烹饪时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分开加工,避免交叉污染,切生食和熟食的刀具、案板应分开使用。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尤其是肉类、蛋类、海鲜等,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剩菜剩饭要及时放入冰箱冷藏,再次食用前务必充分加热。在外就餐时要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馆,查看餐厅环境是否整洁、餐具是否消毒合格,避免食用路边摊售卖的高风险食品,如凉拌菜、生冷海鲜等。
2.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是预防的关键,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清水认真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仔细揉搓手掌、手背、手指间、指尖、手腕等部位,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有效去除手上的病原体。注意口腔卫生,每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减少口腔内病原体滋生。定期修剪指甲,避免指甲藏污纳垢,防止病原体通过手口接触进入体内。
控制肠道传染病扩散的有效手段
1.及时隔离与治疗。一旦发现有肠道传染病症状的患者,如出现频繁腹泻、呕吐、发热等,应立即将其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病原体进一步传播。患者使用过的餐具、衣物、床单等物品要单独清洗、消毒,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煮沸消毒。同时,患者要及时就医,遵循医嘱进行治疗,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早日康复也能降低传播风险。
2.环境消毒。对患者所在的房间要进行定期消毒,地面、桌面、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卫生间更要重点清洁,便器、洗手池等设施应增加消毒频次。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让新鲜空气流通,稀释室内病原体浓度。在公共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要加强卫生管理,增加公共区域的清洁消毒次数,确保环境卫生安全。
特殊人群与场景的防护要点
1.儿童防护需精心。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是肠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给孩子准备专用的餐具,避免成人与孩子共用餐具导致交叉感染。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大小便等。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老师要加强晨检,发现有发热、腹泻等症状的孩子,及时通知家长带其就医,并对教室、游乐设施等进行消毒,防止疫情在校园内扩散。
2.旅行防护别忽视。夏季出行,无论是国内游还是出境游,都要注意预防肠道传染病,出发前了解目的地的传染病流行情况,准备好必要的防护用品和药品,如一次性口罩、免洗洗手液、口服补液盐等。在旅途中,选择正规的餐饮场所,避免食用生冷食物,饮用瓶装水或经过消毒处理的水。住宿时优先挑选卫生条件好的酒店,注意检查房间内的卫生状况,使用酒店提供的经过消毒的餐具,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公共毛巾、浴巾等。
总之,夏季肠道传染病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知识,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做好防护,就能有效降低肠道传染病的发生风险,安然度过炎炎夏日,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