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是一种人造的血管通路,通过手术将动脉和静脉连接起来,使血液从动脉流入静脉。它主要用于长期血液透析治疗,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血液流量。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生命线,为其提供足够的血液供应,确保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对于尿毒症患者而言,动静脉内瘘是其生存的必要手段之一。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治疗的生命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确保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保护并维护好内瘘至关重要。以下,我们将为您详细讲解血透病人内瘘护理的相关知识。
动静脉内瘘的作用
1.血液透析:作为血液透析的通路,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长期稳定的血管通路。帮助患者进行血液净化。2.血管通路:作为血管通路,方便其他血管介入手术的进行。
动静脉内瘘护理要点
护理原则:1.保持内瘘通畅:定期检查内瘘,防止血栓形成;2.防止感染:保持内瘘周围皮肤清洁,避免感染;3.保护内瘘:避免外伤、压迫等可能导致内瘘损伤的因素;4.监测血压:定期监测血压,防止高血压对内瘘的影响;5.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盐、高糖、高脂饮食;6.适当运动: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
护理措施:1.保持内瘘通畅:定期检查内瘘,防止血栓形成;2.避免感染:保持内瘘周围皮肤清洁,防止细菌感染;3.防止出血:避免内瘘周围皮肤损伤,防止出血;4.监测血压:定期监测血压,避免高血压对内瘘的损害;5.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6.适当运动: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注意事项
1.体位调整:术后,使用软枕头将术侧肢体抬高,确保其位置略高于心脏,以促进血液回流,减少水肿。2.环境控制:保持术侧肢体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中,避免过热或过冷,同时确保衣袖宽松,包扎适度,避免肢体受压。3.创面清洁: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4.观察异常:密切注意手术部位有无出血、红肿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立即就医。5.禁忌操作:禁止在造瘘侧肢体进行血压测量、输血、输液、采血等操作,以免损伤血管。6.血管监测:学会自我监测血管震颤和血管杂音,每日检查内瘘是否通畅,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7.早期锻炼:术后第三天开始,适当进行握拳运动或使用手握健力器等工具锻炼前臂肌肉,促进内瘘成熟。8.拆线时间:术后7-10天拆线,4周后根据内瘘成熟情况,开始尝试用于透析。
内瘘术后手臂锻炼指导
基础锻炼:术侧手臂自然下垂,握拳或握软球加压,数到10后放松,重复5次。加强锻炼:在完成基础锻炼的第5次时,弯曲上臂1-5秒,再放松伸直,整个锻炼过程持续约15分钟。辅助锻炼:若患者力量不足,可由家属协助,按压上臂并环状向心脏方向按摩,重复15分钟。
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表现及应对措施
原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低血压、心脏疾病、感染、损伤、血黏度过高等均可导致内瘘血栓形成。表现:内瘘血管震颤消失(俗称“猫颤”)、血管杂音消失、内瘘血管塌陷。应对措施:一旦发现内瘘失功迹象,应立即联系医生,同时尝试将内瘘侧手臂浸泡在温水中,或立即就医。及时治疗可能使内瘘再通,保护生命线。
内瘘保护策略
清洁保养:透析前用肥皂和清水清洁内瘘侧手臂,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损伤:减少内瘘部位的摩擦和碰撞,避免穿紧身衣物,睡觉时不压迫内瘘侧。预防感染:透析后24小时内避免污染或浸湿内瘘皮肤穿刺点,如有浸湿,立即消毒并包扎。禁止非透析操作:避免在内瘘血管上进行输液、注射、采血等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时,应积极治疗,减少血管损伤。合理止血包扎:透析后注意止血带的松紧度,确保既能止血又不影响内瘘通畅。紧急处理:掌握内瘘出血的紧急处理方法,如局部压迫止血、抬高肢体等。适度压迫:如内瘘血管扩张过大,可使用弹力绷带适度压迫,减轻心脏负荷。定期观察:日常多观察内瘘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就医。
通过细致的护理和科学的锻炼,血透患者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内瘘,确保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