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哮喘的诱因及危害,我们应如何做到科学居家管理呢?
教育与管理
1.提高治疗依从性:分析导致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鼓励患者与医师一道共同制定和选择治疗方案,开发具有漏吸提醒或电子监控功能的智能吸入装置,运用短信或微信提醒等。
2.选择合适的吸入装置并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吸入装置种类繁多,使用不当会导致哮喘控制不佳,增加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以及吸入药物的不良反应,甚至使患者产生抵触吸入剂的情绪,因此掌握吸入制剂的正确使用方法非常重要。为确保有效使用吸入装置,GINA2023推荐:最好鼓励患者参加装置的选择过程。错误使用会使药物无法有效到达肺部,疗效大打折扣甚至无效!务必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学习,并定期检查操作是否正确。
3.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由健康教育团队(包括医师、药师和护师)有效指导的哮喘自我管理可大大降低哮喘患者的致残率,能减少1/3~2/3的哮喘相关住院、急诊就诊和非预期就医、误工/误学时间及夜间憋醒等。要达到上述目标,首先团队成员要与患者、患者家属和其照护人员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根据患者不同文化层次以合适的表达方式向他们讲述有关哮喘诊断、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急性发作或加重的认识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此外,医师帮助制定哮喘行动计划有重要意义。一份好的“行动计划”应包括自我监测、对治疗方案和哮喘控制水平的周期性评估,以及在症状和(或)呼气流量峰值提示哮喘控制水平变化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的说明。正确使用峰流速仪和准确记录哮喘日记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哮喘发作。通过哮喘日记获得的信息有助于医师及患者对哮喘严重程度、控制水平及治疗的反应进行正确的评估,可以总结和分析发作与治疗的关系及规律,并据此选择和调整药物。
环境控制
1.有效减少或避免接触过敏原
屋尘螨:每周用热水洗涤床单和毯子,用烘干机干燥或在阳光下晒干。枕头和垫子加上密封罩。用地板而不用地毯,特别是在卧室内(可能的话,使用带过滤器的除尘器,用杀螨剂或鞣酸杀灭螨虫,但需确保做这些处理时患者不在家中)。
带毛动物:使用空气过滤器;动物不要留在家中,至少不要留在卧室中;定期给宠物洗澡。
蟑螂:经常彻底清扫房屋。
室外花粉和霉菌:当花粉和霉菌浓度很高时,关闭门窗,待在室内;出门时适当佩戴口罩;有条件时变换生活居住环境。
室内霉菌:降低室内的湿度,经常清洁任何潮湿的地方。
职业性致敏原:确定职业性致敏原后,及时脱离接触,以免病情恶化。
2.减少或避免接触空气中有害刺激因子
常见的有害刺激因子包括:氮氧化物、臭氧、二氧化硫、甲醛和生物污染物等,鼓励患者使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取暖和烹饪设施,如热泵、木屑壁炉、半密闭式燃气用具等。在恶劣室外气候条件时,应避免剧烈的室外活动,尽量减少外出,使用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吸烟可能改变气道炎症进程,并使之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降低。烟草烟雾暴露与哮喘预后不良有关,应鼓励每一位有戒烟意向的吸烟者接受咨询和必要的药物治疗。
适度运动:规律锻炼(如游泳、快走、太极)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运动前充分热身,寒冷干燥天气可戴口罩或选择室内运动。运动前按需使用SABA预防运动诱发性哮喘。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花粉浓度高时剧烈户外运动。
均衡饮食:多食新鲜蔬果、全谷物、优质蛋白。避免已知会诱发症状的食物(如亚硫酸盐、个别患者可能对特定食物过敏)。保持健康体重,肥胖会加重哮喘。
情绪管理:压力、焦虑、强烈情绪波动可能诱发哮喘。学习放松技巧(深呼吸、冥想、瑜伽)。保证充足睡眠。积极寻求家人朋友支持或专业心理咨询。
预防感染:勤洗手,注意呼吸道卫生(咳嗽喷嚏掩口鼻)。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根据医生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感冒流行季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哮喘患者还应遵医嘱规律使用药物,不可擅自停药。
哮喘居家管理是一项需要知识、耐心和自律的长期任务。通过精心打造低敏环境、精准规范用药、密切自我监测、制定行动方案、坚持健康生活并定期与医生沟通,您就能将哮喘牢牢掌控在“绿区”,让每一次呼吸都平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