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眼里,手术室是很神圣的地方,在里面有精密的仪器、先进的设备、操作严谨的医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在这里被挽救。但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手术室里患者的体温问题,那么病人在手术室里究竟是怎样维持体温平稳的呢?医务工作者又做了哪些努力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在手术室里为什么会觉得冷?
首先,病人在手术之前都需要脱掉衣物,赤身裸体的躺在手术台上,这样会导致身体的热量快速消失。其次,大部分外科医生所用的消毒剂都是室温,擦拭到肌肤上之后,随着蒸发会带走大量的热量。此外,在操作过程中使用的静脉输液和冲洗体腔的液体,如果在没有经过任何加热的情况下,输入或灌入人体后,也会像往身体里倒了一盆冷水,直接降低体温。
2.体温降低的风险
做手术时,如果身体温度过低,并不只是病人单纯的冷,它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低体温会对身体的凝血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引起出血的时间增长。人体的凝血功能是由各种凝血因子共同作用完成的,如果身体温度过低,凝血因子的活力就会下降,伤口止血变得困难,从而导致手术中失血增多、输血增多,所以在手术中维持病人的体温平稳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低体温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人体的免疫系统,在体内随时与细菌作战,随着温度的降低,免疫系统的战斗力也随之降低,就有可能使病人手术后感染的几率大大提高,导致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等严重后果,随之影响病人的恢复时间,导致医疗成本更高,严重的还会威胁到病人的性命。此外,体温过低还会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使患者术后苏醒延迟,增加麻醉相关风险。
3.低体温的护理方法
3.1快速精准的体温监测
对低体温病人进行温度监测是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护士会使用高精密的电子温度计,通过直肠、食管、鼓膜等地方,实时准确地测量病人的身体温度。这些位置的体温可以更精确地反映出身体内部的体温,因而比身体表面的体温测量更加可靠。当病人的体温在36度以下时,护士小组就会马上对患者进行低体温的护理,抓紧时间进行升温。
3.2全方位的复温措施
3.2.1主动外部复温
主动外部复温是目前最常见的升温手段。医护人员会立即启动各种取暖装置,比如暖风机,它主要是将温暖气流均匀吹向患者体表,恢复病人体温;也会将加热毯调至合适温度,使其轻柔地包裹患者身体,尤其是四肢、躯干等散热较快的部位;循环水加热装置则能以恒定温度的进行水循环,持续为患者传递热量,保持体温回升的稳定性。同时,护理人员还会使用保温被、保温帘等,进一步减少患者与冷空气的接触,减少热量散失。
3.2.2液体与气体加温
手术中输入的液体和气体也是复温的关键。所有静脉输注的液体,无论是营养液、抗生素还是其他药物,都会经过液体加温仪,将温度提升至37℃左右再输入患者体内。假如病人需要吸入麻醉气体,护士就会采用气体加热增湿设备,给病人吸入温热、湿润的气体,防止低温气体对人体和呼吸系统造成更大的影响。另外,在清洗体腔的过程中,护士会将冲洗剂加热到合适的温度,防止冲洗剂过凉刺激身体,造成其他不良影响。
3.3护理操作
护士在手术流程中的操作也会对患者体温恢复产生重要影响。在移动病人的过程中,护士应尽可能缩短其暴露的时间,并迅速地将隔热被盖好。在此过程中,应加强对病人的肌肤情况的留意,避免长期使用电热器具造成烧伤,尤其是对于麻醉状态下无法自主感知温度的患者。另外,护理人员还会通过按摩患者四肢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热量在体内更好地传递,辅助体温回升。
小结
即使随着手术的结束患者体温逐渐回升,体温护理工作并未结束。医护人员会对病人进行持续的温度测量,使之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如果出现了体温降低的情况,要马上进行相关的检查,寻找降低原因。在此期间,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情况,如果出现了任何不良反应,都要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做好相应的治疗,直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