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深夜被手指的麻木刺痛惊醒?或是长时间敲击键盘后,拇指、食指出现僵硬无力的感觉?很多时候,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不适感被我们直接忽略,“睡一觉或者歇一会儿就能好,说明我手部肌肉累了。”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实际上,这很有可能是腕管综合征在作祟,在频繁使用电子设备、从事重复性手部劳作的人群中尤为高发,不仅会影响日常的抓握、书写等精细动作,若长期忽视,还可能导致神经不可逆损伤,严重降低生活质量。接下来就请您和我共同了解下这项直接压迫神经的疼痛的成因、表现和应对方法吧。
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的引发原因是手腕内部的腕管压力增加,压迫通过其中的正中神经、无力等症状的神经卡压性疾病。腕管是手腕掌侧的由腕骨和腕横韧带围成的狭窄管道,其中除正中神经以外还有9条屈指肌腱。当腕部长期处于弯曲姿势、反复活动,或因外伤、炎症、水肿等原因使腕管空间变小时,正中神经就会受到挤压,进而出现功能障碍。
常见病因和危险因素
慢性劳损:最常见的诱发原因,因为进行长时间的重复动作,如腕部弯曲和伸展动作等,主要引发场景包括频繁敲击键盘、使用鼠标等,将会导致腕管内肌腱反复摩擦引发水肿,逐渐挤压正中神经。还有职业性劳损,经常出现在钢琴师和厨师里,腕管压力在时间推移下逐渐增大,导致出现神经慢性损伤,特别是中老年群体更是容易组织弹性降低而出现病症。
结构异常:有部分腕管综合征患者是因为手部结构异常,具体而言,有患者是先天性腕管狭窄、腕骨发育异常者,天生易压迫神经;也有患者表现为腕部骨折、脱位后畸形愈合,或长期姿势不良导致腕横韧带增厚,这会导致腕管容积减少,进而诱发症状。
疾病影响:部分疾病会导致腕管内部环境受到影响,类风湿关节炎、通风等炎症将会导致肌腱滑膜肿胀,由此导致腕管容积受到影响,同时还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肾病综合征等,此类情况将会引发组织水肿,会导致腕管内空间被挤压,同样会引发腕管综合征。
典型症状和表现
感觉异常:感觉异常是腕管综合征的突出表现,经常会累及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桡侧半,患者将会感到指尖麻木,存在刺痛感,尤其是在夜里和清晨,症状表现最为显著,还有时会在半夜睡眠的时候因麻而醒,甩动手腕以后能够暂时缓解,随着病情进展,麻木感有可能持续存在,在接触物体时感觉减退,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感觉迟钝等,导致对温度和疼痛的感知受到影响。
运动障碍:患者会感到拇指无力,做对掌动作困难,难以完成扣纽扣、握笔写字等精细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时患者的病情越发严重,大鱼际肌肉会逐渐萎缩,手掌外观出现凹陷,手部力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诊断和鉴别
临床检查、辅助检查:肌电图,用于确定正中神经的受损程度以及对应位置。
超声、核磁共振:主要用于排除腕管内肿瘤、囊肿等器质性病变。
治疗和康复方案
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关键点是减少腕管内压力,减少神经压迫,首要目标就是需要做好对生活习惯的调整,避免腕部长期弯曲或重复性动作,使用鼠标、键盘时保持腕部中立位,工作间隙定时活动腕关节。夜间可佩戴腕托支具,将腕部固定在中立位置,防止睡眠中无意识弯曲加重压迫,在此阶段还可以接受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热敷、按摩等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水肿,同时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可短期缓解疼痛和肿胀。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针对的是症状严重且出现肌肉萎缩的患者,目的是切开患者的腕横韧带,扩大腕管空间,以此来降低神经压迫,结合传统手术来看,会借由腕部小切口直接切开腕横韧带,目前越来越多的手术治疗采取的是内镜辅助手术则创伤更小,恢复更快,适合对美观和术后活动要求较高的人群。
综上所述,腕管综合征可防可治,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积极接受规范治疗,能守护手部健康,重拾灵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