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患者日常运动要注意啥

帕金森患者日常运动要注意啥
作者:何琤   单位:藤县人民医院
498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科学合理的日常运动不仅有助于延缓病情发展,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可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分泌,增强神经可塑性,对帕金森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掌握帕金森患者日常运动的要点至关重要。

一、明确运动原则

帕金森患者运动需遵循三大核心原则。先是循序渐进,帕金森病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受损,若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复杂运动,易引发疲劳甚至受伤。判断身体是否适应,可参考运动后次日的疲劳恢复情况,若持续疲劳超过2天,则需降低运动强度。应从散步、简单关节活动等低强度动作起步,随着身体适应,逐步增加运动时长与强度。  其次要持之以恒,规律运动能持续刺激神经肌肉系统,激活大脑基底节区神经回路,改善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 ,帮助维持身体机能。建议将运动纳入每日日程,形成固定习惯。最后需因人而异,不同患者的年龄、病程、身体基础状况存在差异,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与年轻患者运动强度应有别,病情处于早期、中期、晚期的患者,运动方式的选择也需针对性调整。

二、分阶段选择运动方式

(一)早期阶段

在疾病早期,患者肢体功能尚佳,可选择有氧运动、平衡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平衡训练对帕金森患者尤为关键,单腿站立、走直线、练习太极拳等方式,可有效激活前庭系统与本体感觉系统,增强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柔韧性训练如瑜伽伸展、拉伸操,能缓解肌肉僵硬,维持关节活动度,改善因肌张力增高导致的肢体挛缩问题。小贴士:进行平衡训练时,可先靠墙站立,逐渐过渡到独立完成动作,保障安全。例如,单腿站立练习从每次10秒开始,逐渐延长时间。

(二)中期阶段

进入中期,患者运动能力下降,此时水中运动是较好选择。水的浮力可减轻关节压力,游泳、水中漫步既能锻炼肢体,又能避免因肢体协调性差导致的摔倒。康复器械训练借助专业健身器材,如拉力器、踏步机等,可针对性增强肢体力量。功能性训练模拟日常动作,如捡物品、上下台阶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大脑对肢体的控制。建议:进行水中运动前,先在浅水区适应水温与浮力,运动时可佩戴浮漂等辅助设备。

(三)晚期阶段

晚期患者活动严重受限,主要以床上和椅上运动为主。床上进行翻身、坐起、肢体被动活动,需家属或护理人员协助,可预防压疮,维持关节活动范围。椅上运动如坐姿转体、抬腿,能在较小活动范围内锻炼肢体肌肉,尽量维持基本肢体功能,延缓肌肉萎缩进程。注意:被动活动时,动作要轻柔缓慢,避免造成关节损伤。

三、运动前后的准备与恢复

运动前,环境选择至关重要,应挑选安全、宽敞、防滑的场地,避免在光线昏暗、地面不平的地方运动。着装方面,穿着舒适透气的运动服和防滑运动鞋,减少衣物对肢体活动的束缚,降低滑倒风险。同时,务必进行 5 - 10 分钟热身,活动肩、肘、髋、膝等主要关节,让身体进入运动状态。

运动过程中,患者要密切监测身体反应,关注心率、呼吸频率,若出现头晕、心悸、过度疲劳等不适,立即停止运动。保持动作规范,避免过度用力和扭曲身体,必要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适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运动结束后,进行 10-15 分钟放松活动,如缓慢拉伸肌肉,促进乳酸代谢,缓解肌肉酸痛。记录运动内容、时长和身体感受,方便医生或康复师根据情况调整运动方案。及时补充营养,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以及适量碳水化合物,为身体恢复提供能量。

四、规避运动风险

预防跌倒贯穿帕金森患者运动全程,运动场地保持整洁无障碍物,行动不便者可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夏季高温时,避免正午时段运动,防止中暑引发身体不适。冬季寒冷时,注意保暖,穿戴防滑保暖的手套、鞋袜,避免因肢体僵硬和地面结冰增加跌倒风险。运动中若出现震颤加剧、肌肉痉挛等疾病发作症状,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必要时及时就医。

总之科学规范的日常运动是帕金森患者对抗疾病的有效方式。只要把握运动原则,分阶段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做好运动前后各项准备与防护,帕金森患者也能在运动中收获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025-08-2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