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居家护理“必修课”:从监测到应对

糖尿病居家护理“必修课”:从监测到应对
作者:韦彩兰   单位: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
9595

糖尿病是典型的慢性病,医院治疗只是起点,居家管理才是主战场。良好的居家护理能有效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减少住院风险。这堂“必修课”,我们将聚焦监测、用药、饮食、运动、足部护理、急症应对六大核心模块,为您提供实用指南。

第一课:血糖监测--您的“健康晴雨表”

1.监测频率个性化。刚确诊或调整治疗方案:建议每日监测4-7次(空腹、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凌晨)。病情稳定(口服药):可酌情减少,但每周应覆盖不同时间点(如周一测空腹和早餐后,周三测午餐前和午餐后,周五测晚餐前和晚餐后,周日测睡前)。使用胰岛素:每日至少监测空腹及三餐前血糖;根据情况加测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特殊情况必测:感觉不适(心慌、出汗、头晕等)、生病期间、剧烈运动前后、怀疑低血糖或高血糖时。

2.规范操作是关键。洗手:洗净双手并擦干。采血:选择手指两侧,避免指腹中央。读取记录:按说明书操作仪器,准确读取数值。目标值心中有数:空腹或餐前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睡前血糖5.6-7.8mmol/L。

第二课:规范用药--治疗的“基石”

口服降糖药:严格遵医嘱:药名、剂量、服用时间(餐前、餐中、餐后)、频次不可自行调整或停药。

胰岛素注射:未开封胰岛素应冷藏(2-8°C),正在使用的胰岛素笔可在室温(通常≤25-30°C)保存4-6周。避免阳光直射。

注射部位轮换:腹部(避开脐周5cm)、上臂外侧、大腿外侧、臀部。同一区域每次注射点间隔至少1cm,避免反复同一部位注射导致硬结或脂肪萎缩。

规范注射步骤(六步法):核对:药品名称、剂量、有效期。

准备:洗手,安装新针头,排气。消毒:用75%酒精棉片消毒注射部位皮肤,自然待干。捏皮/进针:根据针头长度和体型决定是否捏皮(短针头4mm或5mm一般不需捏皮,6mm及以上需捏皮)。垂直或根据医嘱角度快速进针。注射:缓慢推注药液,推完后停留至少10秒。拔针与处理:快速拔出针头,用干棉球轻压片刻。避免重复使用针头!每次注射必须使用新针头。

第三课:合理饮食--血糖的“稳定器”

规律三餐: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饥一顿饱一顿。

主食定量,粗细搭配:每餐主食量相对固定。增加全谷物、杂豆类、薯类。

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可增加饱腹感。水果选择低升糖指数的(如苹果、梨)。

优质蛋白不可少:保证鱼、蛋、瘦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

清淡少油,限盐限糖:烹调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少煎炸。限制糖。每日食盐<5克。

足量饮水:白开水或淡茶水为主,少量多次饮用。

第四课:科学运动--天然的“降糖药”

选择合适运动:推荐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健身操。每周至少150分钟(可分5天,每次30分钟)。

运动时机:建议在餐后1小时左右开始运动(避免空腹运动以防低血糖)。

监测血糖:运动前后监测血糖,了解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穿着合适:选择舒适透气的鞋袜,运动后检查双脚。

第五课:足部护理--防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每日检查:在光线充足处,仔细检查双脚,查看有无伤口、破溃、鸡眼、胼胝、趾甲异常。

温和清洁:每日用温水(<37°C)洗脚,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用毛巾擦干,尤其趾缝间。

保持湿润:洗脚后涂抹保湿霜,避免涂在趾缝间。

正确修剪趾甲:平直修剪,避免剪得太短或剪伤两侧角。勿自行处理鸡眼、胼胝,找专业医生。

选择合适的鞋袜:鞋:合脚、透气、鞋头宽大不挤压脚趾、鞋底厚软防滑。袜:选择浅色、棉质、无接缝的袜子。

第六课:急症应对--关键时刻的“保命符”

低血糖(血糖≤3.9mmol/L或出现症状):心慌、手抖、出汗、头晕、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立即处理(清醒者):“15克法则”:食用含15克快速吸收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葡萄糖片(首选,吸收最快)3-4片;半杯(约120ml)普通含糖饮料(可乐、果汁);1大勺蜂蜜或白砂糖。15分钟后复测血糖:如仍≤3.9 mmol/L,重复“15克法则”。血糖回升后:如距离下一餐超过1小时,可补充点心(如1片面包、几块饼干)。

高血糖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识别诱因与早期信号:感染、治疗中断、暴饮暴食。早期信号: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加重、恶心呕吐、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立即行动:大量饮水(无呕吐、意识清醒时)。立即监测血糖和酮体(如有血酮仪或尿酮试纸)。如血糖>16.7 mmol/L且伴有不适,尤其有酮症(+)或上述严重症状,立即就医!

行动起来,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堂居家护理必修课,祝您顺利结业,健康常在!

2025-07-1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