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总有人说“热得快晕过去了”,很多人觉得这是玩笑话。但作为护士,我见过不少因为小看“热晕”,最后差点出大事的人。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夏天最危险的“隐形杀手”,教大家怎么防、怎么救。
一、热射病到底是什么?
其实是身体“中暑到极限”,属于重症中暑:高温高湿环境下身体调节功能失衡,核心体温>40℃,伴意识障碍和多器官衰竭。48小时致死率>50%。
二、谁是热射病的“头号目标”?—— 高温下的脆弱人群
1、户外劳动者: 建筑工、环卫工、交警、快递外卖员等长时间暴露人群,烈日就是他们每日的“战场”,也是热射病的高危前线。
2、老人与儿童:老人体温调节能力退化,儿童散热系统未发育完全,一台失效的旧空调或一台超负荷的小空调,都难以应对酷暑。
3、慢性病患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身体本就在“走钢丝”,高温更易诱发灾难性的连锁反应。
4、肥胖者: 厚厚的脂肪如同“保温层”,让散热效率大打折扣。
5、高强度运动者:即使在傍晚或室内,马拉松、高强度军训等也可能引发“劳力型热射病”,运动场上的猝不及防更危险。
6、封闭环境滞留者: 未开空调的车内(尤其儿童被遗忘!)、通风不良的顶楼房间,短短十几分钟就能变成“高温烤箱”。
三、出现这3种情况,可能是热射病在“敲门”
1、体温飙升,不出汗了:感觉浑身滚烫,摸额头、脖子都特别热,但身上干干的,一点汗都没有。
2、头晕恶心,意识模糊:一开始可能只是头晕、想呕吐,慢慢变得说话不清楚,走路晃悠,甚至分不清自己在哪里。
3、心跳超快,呼吸困难:感觉心脏“咚咚”跳得特别快,像要跳出嗓子眼,稍微动一下就喘不上气。
四、万一遇到热射病,这3步急救法能救命
如果身边有人出现热射病症状,别慌,立刻按这几步做,能为抢救争取时间:
1. 快速降温:赶紧把人搬到阴凉的地方,比如树荫下、空调房。用湿毛巾擦脖子、腋下、大腿根,或者用风扇对着吹。如果有冰袋,用毛巾裹着放在额头、脖子上(别直接贴皮肤,会冻伤)。
2. 补充水分:如果对方还清醒,能喝水,就给他一小口一小口喝凉的淡盐水,如果已经昏迷,就别喂水了,以免呛到。
3. 立刻送医院:做完前两步后,马上打120。热射病属于急症,哪怕症状稍微缓解了,也必须让医生检查,因为器官损伤可能还在继续。
五、做好这4件事,夏天远离热射病
1. 别在“最热时段”出门“硬碰硬”
一天中最危险的时间是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时候太阳最毒,气温最高。如果不是必须出门,尽量在室内待着。如果一定要出门,比如户外工作者,记得每30分钟到阴凉处歇10分钟,就像跑长跑时要适时停下补水,别硬撑。
2. 喝水要“少量多次”,别等渴了才喝
很多人觉得不渴就不用喝水,这是错的。天热时身体一直在悄悄出汗,等感觉到渴了,已经缺水了。正确的做法是:每隔1小时喝100-200毫升水(大概半瓶矿泉水),别一次灌一大瓶。出汗多的话,可以喝点淡盐水(放一点点盐的凉白开),补充身体流失的盐分。
3. 穿对衣服,给身体“减减负”
夏天别穿深色、紧身的衣服,它们会吸热,还不透气,就像给身体裹了层“保温膜”。尽量穿浅色、宽松的棉质衣服,就像给身体套了个“透气网”,方便散热。另外,出门时戴个宽边帽子,能遮住太阳直射头部,减少热量进入身体。
4. 老人小孩要特别“关照”
老人身体的“降温系统”比较迟钝,有时候感觉不到热,就容易出事;小孩活泼好动,玩起来就忘了喝水、休息。家里有老人的,夏天要经常提醒他们喝水,空调温度别调太高(26℃左右最合适);带小孩出门玩,每隔20分钟就问问他们渴不渴、热不热,别让他们在太阳下疯跑太久。
热射病虽然听起来吓人,但只要我们在夏天做好防暑降温,它就很难找上门。记住:天热时别逞强,该吹空调就吹空调,该休息就休息,该喝水就喝水。身体就像我们的好朋友,你好好对待它,它才会在高温天里“稳稳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