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上午八点四十五分,医院病房走廊的晨光里,两个年轻身影正热络地交谈,清脆的笑声驱散了病房常见的沉闷。小李和小陈,本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却因“体重困扰”不约而同走进内分泌科。更巧的是,两人不仅年龄相仿,还是同一所大学的校友,相似的经历让她们迅速熟络,甚至提前约好:等上午的“超重/肥胖1对1行为评估指导”结束,就组队互相监督减重,誓要摆脱“胖”带来的烦恼。九点整,评估准时在示教室开始。当医护人员递出报告时,两人的心情瞬间“两极分化”:小李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正常,各项代谢指标也无明显异常;而小陈的报告上,“骨密度低于同龄人”的字样格外刺眼——二十出头的年纪,怎么会和“骨质疏松”扯上关系?小陈攥着报告的手微微发紧,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医生,我平时除了胖点、偶尔腰疼,没别的毛病,怎么会骨质疏松啊?是不是查错了?”别急,关于“年轻人为何也会得骨质疏松”,内分泌科医护人员这就为你揭开答案。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
超重/肥胖的年轻人群需警惕6大隐藏诱因
1.骨骼需要的“关键营养”严重不足。超重/肥胖者常存在“能量过剩但营养素缺乏”的矛盾:日常饮食多为高油、高糖、高盐的“空热量食物”,但骨骼合成必需的钙、维生素D、蛋白质却长期摄入不足,形成“越胖越缺钙”的恶性循环。
2.错误的运动模式让骨骼“失用”。很多人误以为“体重重=骨骼在受力,相当于锻炼”,但实际上,只有“主动、规律的抗阻运动”(如快走、慢跑、深蹲)才能刺激骨骼合成,而年轻超重/肥胖者的运动习惯往往存在要么久坐不动、要么偶尔剧烈运动两大问题,反而加速骨量流失。
3.不良生活习惯加速骨量流失。若有吸烟、酗酒、熬夜等习惯,会从多个维度破坏骨骼健康,且这些因素与“超重”叠加,会产生“1+1>2”的危害,让年轻人群的骨骼提前“老化”。
4.脂肪组织“干扰”骨骼相关激素。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仓库”,还是“内分泌器官”——会分泌雌激素、瘦素等激素,这些激素的异常会直接影响骨骼健康,尤其对年轻男性和女性均有影响。
5.胰岛素抵抗“悄悄拆骨”。超重/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常伴随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仅调节血糖,还对骨骼合成有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胰岛素能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帮助骨骼生长;但胰岛素抵抗时,这一功能会被“抑制”,临床数据显示,年轻超重/肥胖者中,胰岛素抵抗人群的骨质疏松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3倍,且骨量流失速度更快。
6.药物或疾病因素:“继发性”诱因不可忽视。部分年轻超重/肥胖者的骨质疏松,可能与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某些利尿剂等药物或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病、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相关。
减重不丢骨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以“膳食宝塔”为科学参照,在精准控制每日总热量的基础上,为骨骼量身定制“营养补给计划”——把钙、维生素D、优质蛋白等必需营养素,巧妙融入日常三餐,既不额外增加体重负担,又能让骨骼“吃饱吃对”;搭配“有氧+抗阻”双模式科学运动,在快走、游泳等低冲击有氧消耗脂肪的同时,用靠墙深蹲、弹力带训练等抗阻运动为骨骼“充电”;同时摒弃吸烟、熬夜、过量饮酒等“伤骨”习惯;最后通过定期监测骨密度、代谢指标等,及时捕捉骨骼健康信号,早发现潜在风险、早调整干预方案,让体重管理与骨骼保护同步推进,真正实现“健康减重不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