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不可避免也无法预知,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只有第一时间正确处理,才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影响。那么,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护理处理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将对此进行介绍。
常见意外伤害有哪些
意外伤害是指因突发的、非本意的、外来的、非疾病的因素导致身体受损或功能障碍,违背受害者的主观意愿,多由身体外部的因素导致。在居家生活期间,我们经常遇到的意外伤害包括烧烫伤、触电、切割伤、动物抓咬伤、表皮擦伤、扭伤、异物吸入等。
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护理处理方法有哪些
1.烧烫伤急救护理。烧烫伤是家庭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在烫伤后,我们应避免立即强行撕扯与皮肤粘连的衣物,也不要涂抹牙膏、酒精、酱油、红药水,而是立即用自来水冲洗,清洁创面后,小心脱掉或者利用剪刀剪开衣服,将烧烫伤部位浸泡到冷水内降温。紧接着,我们可以利用干净的纱布包扎。
2.触电急救护理。电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源,触电意外事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一旦发生触电,我们应快速关闭电源或利用干燥竹竿、木棒挑开电线,也可以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包裹住手,再去拉开触电者的衣物,使其脱离电源。紧接着,我们应在他人帮助下包扎清理创面,及时就医治疗。
3.切割伤急救护理。在不小心被菜刀、手工刀等割伤后,我们应立即利用洁净清水冲洗伤口,借助绷带或者家里储备的医用纱布、洁净布料紧密按压包扎出血部位,在成功止血后,将一层凡士林涂抹到伤口表面,如果伤口表面出现渗出液,则均匀涂抹抗生素药膏,日常利用医用纱布覆盖,表面借助透气胶带固定。如果无法成功止血,我们应在用医用纱布按压或包裹割伤部位的同时,尽快前往专业医院治疗。
4.动物抓咬伤急救护理。随着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动物抓咬伤日益常见,被猫抓伤或被狗咬伤后,我们应第一时间采用压迫止血的方式处理伤口,初步止血后,利用一定压力的肥皂水和流动清水轮流冲洗被抓咬部位,若伤口污染较为严重,应使用碘伏等消毒剂冲洗伤口内部,最终利用家庭常备生理盐水冲掉消毒剂。初步处理后,我们应立即进入当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如清创扩创、伤口闭合、注射抗生素、注射疫苗等。
5.表皮擦伤急救护理。在日常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磕磕碰碰的现象,造成皮肤表面小而浅的伤口。此时,我们应第一时间利用干净的凉开水冲掉皮肤伤口周边脏污,继续利用凉开水冲洗伤口内泥沙或其他污物。清洁后,我们可以利用居家常备消毒剂碘伏或75%酒精,利用棉签蘸取的方式从内侧向外侧消毒伤口及周边,每天消毒两次左右,如果皮肤未出血,可不使用创可贴或其他包扎手段覆盖伤口,期间保持皮肤自然干燥。
6.扭伤急救护理。扭伤在我们居家活动中较为常见,一般扭伤后我们受损的关节可能出现肿胀,活动受限。一旦发生扭伤,我们应避免随意活动扭伤部位,抬高扭伤一侧肢体,在确定皮肤没有破损的情况下,立即利用冷毛巾包裹冰块冷敷扭伤位置,如果没有冰块,则可以利用毛巾蘸冷水敷在受伤位置,及时更换,减少充血。在扭伤后一天内,我们应避免对扭伤部位进行热敷,也不要涂抹红花油,在两天左右,则可以局部热敷缓解红肿。
7.异物吸入急救护理。异物吸入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在不慎吸入异物后,我们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利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一手握拳,将拳眼(拇指侧)置于患者肚脐上方、胸骨下方的腹部中央;另一只手抓住该拳头,快速向内、向上冲击,重复多次,直至异物排出。如果吸入异物的是婴幼儿,可将婴儿面朝下置于施救者前臂上,头部低于躯干,用手掌根部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连续拍击5次;然后将婴儿翻转过来,面朝上,在其胸骨下半段(两乳头连线中点稍下方),用食指和中指快速按压5次,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总的来说,烧烫伤、触电、切割伤、表皮擦伤、扭伤、异物吸入等意外伤害具有突发性,及时应对非常必要。我们应根据意外伤害的类型,正确应用居家急救护理手段,减轻伤害,维护自身及家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