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康复锻炼,腰椎间盘突出能“逆袭”

巧用康复锻炼,腰椎间盘突出能“逆袭”
作者:李俐   单位: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
4026

腰椎间盘突出,这个曾被视为“中老年专属”的疾病,如今正悄然侵袭着年轻人——久坐办公、低头刷手机、缺乏运动……这些现代生活模式让椎间盘过早承受压力,导致疼痛、麻木甚至行动受限。但你知道吗?80%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无需手术,通过科学康复锻炼,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让“突出”的椎间盘“回归正轨”。1.腰椎间盘“罢工”的真相

腰椎间盘由中央的髓核(类似“果冻”)和外围的纤维环(类似“轮胎”)组成,起到缓冲脊柱压力、维持灵活性的作用。当长期姿势不良或外伤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便会“逃逸”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发腰痛、下肢放射痛,严重时,还会出现麻木无力的情况,这是因为严重压迫导致神经传导受阻,患者可能出现足下垂、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此时需紧急就医。

2.康复锻炼的“逆袭逻辑”

康复锻炼的核心是减轻椎间盘压力、增强脊柱稳定性、改善神经根周围环境。一是长期疼痛会导致腰背肌“保护性痉挛”,形成恶性循环。锻炼能放松肌肉,打破疼痛-痉挛-更疼痛的怪圈。二是腹肌、背肌、盆底肌等核心肌群如同“人体腰带”,强壮的核心可分担椎间盘50%以上的压力。三是运动促进局部代谢,加速炎症因子清除,缓解神经根水肿。四是通过针对性训练纠正不良姿势,减少椎间盘反复损伤。

3.分阶段康复方案

(1)急性期(疼痛剧烈,活动受限):以“静”制动,缓解炎症

仰卧位骨盆倾斜:仰卧屈膝,收紧腹部使腰部贴紧床面,保持5秒后放松,重复10次/组,每日3组。此动作可激活腹横肌,稳定腰椎。

猫牛式(改良版):四足跪姿,吸气时抬头塌腰(牛式),呼气时低头拱背(猫式),动作缓慢,重复5次/组,每日2组。注意避免腰部过度伸展。

神经滑动训练:仰卧屈膝,缓慢伸直患侧腿并勾脚尖,当感到大腿后侧牵拉时停止,保持5秒后放松,重复5次/组,每日2组。此动作可减轻神经根粘连。

禁忌:避免弯腰提重物、久坐(超过20分钟)、高强度运动。

(2)缓解期(疼痛减轻,可部分活动):强化核心,重建稳定

鸟狗式:四足跪姿,同时伸展对侧手臂和腿(如右臂+左腿),保持5秒后换边,重复10次/组,每日3组。此动作可训练深层稳定肌。

平板支撑(改良版):肘撑俯卧位,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腹部收紧,避免塌腰或撅臀,持续20-30秒/组,每日3组。随着力量增强可逐步延长至1分钟。

死虫式:仰卧屈膝90°,双手举高,缓慢交替伸展对侧手臂和腿(如左臂+右腿),保持腰部贴紧床面,重复10次/组,每日3组。

进阶技巧:使用弹力带增加阻力,或尝试单腿平板支撑。

(3)恢复期(症状基本消失,回归日常):功能训练,预防复发

麦肯基疗法(俯卧伸展):俯卧位,双手撑床缓慢抬起上半身,保持10秒后放松,重复5次/组,每日2组。注意避免腰部过度后伸。

瑜伽婴儿式:跪坐臀部贴脚跟,上身前倾趴于大腿上,双手向前伸展,保持30秒,每日2次。此动作可放松腰背肌。

单腿硬拉(无负重):单腿站立,另一腿微屈,缓慢俯身用手触地,保持背部平直,重复8次/侧,每日2组。此动作可增强平衡能力。

关键提醒:恢复期需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突然弯腰或扭转腰部。

4.康复“避坑指南”

初期锻炼可能引发轻微酸痛(属正常现象),但若疼痛加剧或放射至下肢,需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单次锻炼超过30分钟可能加重疲劳,建议分次进行(如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

即使坚持锻炼,若长期久坐(每30分钟应起身活动)、弯腰提重物,仍会导致复发。

5.家庭护理

在睡姿选择上,仰卧时在膝下垫枕头,侧卧时在两膝间夹枕头,可保持脊柱自然曲度。

热敷和冷敷的使用也有讲究,急性期(48小时内)冷敷可减轻肿胀,缓解期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每次15-20分钟即可。

饮食调理也不容忽视,多摄入富含钙(牛奶、豆制品)、维生素D(鱼类、蛋黄)的食物,可预防骨质疏松;同时要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控制体重,因为每减轻1kg,腰椎压力就会减少4kg。

2025-08-0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