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发作莫慌张 三步急救护平安

癫痫发作莫慌张 三步急救护平安
作者:朱爱霞   单位:昌乐县人民医院
52

癫痫发作往往突然发生,表现为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这让周围的人容易陷入慌乱。事实上,癫痫发作多为短暂性发作(通常持续1~3分钟),此时科学正确的护理能有效保护患者免受意外伤害,而错误操作反而可能加重风险。掌握以下3步核心护理方法,就能在紧急时刻为患者提供安全保障。

第一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癫痫发作时,患者常出现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唾液或呕吐物增多等情况,若呼吸道被堵塞,极易引发窒息风险。首先应将患者侧卧,最好是侧俯卧位,让头偏向一侧,这样能使唾液、呕吐物自然流出,避免倒流入气管。同时,迅速解开患者颈部的衣领、领带、围巾等束缚物,松开腰带,清除口腔内可能存在的异物(如假牙、食物残渣),但需注意避免强行撬开口腔或用手直接掏取,以免被咬伤或造成患者呼吸道损伤。若患者出现呼吸暂停或面色青紫,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可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在专业指导下准备进行心肺复苏。

第二步:保护患者身体,避免意外伤害

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肢体强直、抽搐、意识模糊等症状,容易因碰撞、摔倒造成身体损伤。护理者需迅速将患者周围的危险物品(如桌椅、锐器、热水瓶、电器等)移开,创建一个安全的“保护圈”,防止患者在抽搐过程中被撞击。若患者发作时处于站立或行走状态,应顺势缓慢将其放倒,避免突然强行拖拽导致摔倒骨折;放倒时可在患者头部下方垫上柔软的衣物(如外套、毛巾),减轻头部撞击地面的力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切勿强行按压或约束患者的肢体——抽搐是肌肉的强直性收缩,强行按压不仅无法停止发作,还可能导致关节脱位、骨折或肌肉损伤。

第三步:密切观察病情,记录关键信息

在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和环境安全的同时,护理者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发作情况,记录关键信息,为医生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重点观察内容包括:发作开始的时间(精确到分钟)、发作持续的时长、具体表现(如是否有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的部位和幅度、是否口吐白沫、面色变化、有无尿失禁等)、发作停止的时间以及发作后患者的状态(如是否嗜睡、意识恢复情况、有无头痛、肢体无力等)。若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仍未停止,或短时间内连续发作(两次发作间隔不足5分钟且患者未恢复意识),属于“癫痫持续状态”,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在等待救援期间持续做好前两步护理。

发作后的注意事项

癫痫发作停止后,患者可能仍处于意识模糊、嗜睡或疲劳状态,此时应让患者继续保持侧卧位休息,避免立即喂食、喂水或试图唤醒,防止发生呛咳、误吸。待患者意识完全恢复(通常需要10~30分钟,部分患者可能更久)后,再轻声安抚其情绪,告知发作已结束,避免患者因恐慌或困惑引发心理波动。同时,及时将记录的发作细节告知医生,若患者是首次发作,需尽快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如脑电图、头颅CT或MRI等),明确病因并制定治疗方案;若患者为反复发作,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或治疗计划。

癫痫发作时的护理核心是“保护为主、避免干预”,即不强行阻止发作,而是通过创造安全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措施降低风险。掌握这3步护理方法,能在紧急时刻有效保护患者,为其康复提供重要支持。同时需注意,护理仅为应急措施,规范治疗才是控制癫痫的根本,患者需长期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减少发作频率。

2025-09-1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