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详解幼儿园常见病因

儿科医生详解幼儿园常见病因
作者:谭虹   单位:南充市莲池幼儿园医务室
53

“妈妈,我肚子疼,不想去幼儿园了。”每天清晨,不少家长都会被孩子这样的话语困扰。送孩子去幼儿园后,也常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说孩子在园期间频繁捂着肚子哭闹。孩子反复喊肚子疼,既影响正常的幼儿园生活,也让家长焦虑不已。其实,在幼儿园阶段,孩子肚子疼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多数情况下并非严重疾病,而是由多种常见因素引起。作为儿科医生,今天就来详细解析幼儿园孩子肚子疼的常见原因,帮家长们科学判断、正确应对。

饮食因素:幼儿园集体用餐的隐形困扰

幼儿园的集体用餐模式,是导致孩子肚子疼的常见诱因之一。饮食不规律和暴饮暴食问题较为突出。幼儿园的早餐、午餐、加餐时间固定,但有些孩子在家时饮食习惯不佳,比如早晨匆忙不吃早餐,到了幼儿园后,面对丰富的食物就容易控制不住食量,短时间内摄入过多食物,加重肠胃负担,引发腹胀、腹痛。尤其是早餐,若孩子在家没吃,上午活动量又大,午餐时可能会因过度饥饿而快速进食,进一步增加肠胃消化压力。

食物不耐受或过敏也不容忽视,幼儿园提供的餐食种类多样,有些孩子可能对特定食物不耐受,比如乳糖不耐受的孩子,喝了幼儿园的牛奶或吃了含乳制品的糕点后,就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还有些孩子对鸡蛋、海鲜、芒果等食物过敏,摄入后不仅可能引发皮肤瘙痒、红疹,也会伴随肠胃不适,导致肚子疼。另外,食物温度不适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秋冬季节,饭菜若保温不当,孩子吃了凉掉的饭菜,会刺激肠胃黏膜,引起肠胃痉挛,进而出现肚子疼的情况。

饮食因素导致的肚子疼,家长可以这样做:提前和幼儿园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的用餐情况,若发现孩子有暴饮暴食的倾向,可请老师适当提醒孩子放慢进食速度、控制食量。若怀疑孩子对某些食物不耐受或过敏,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做相关检查,明确过敏原或不耐受食物后,告知幼儿园,让厨房在备餐时尽量避免。同时,在家中也要培养孩子规律的饮食习惯,让孩子适应定时定量进食,减少因饮食问题引发肚子疼的概率。

心理因素:入园适应期的“情绪警报”

对于刚入园或入园不久的孩子来说,心理因素是引发肚子疼的重要原因。孩子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陌生的幼儿园,面对新的老师、同学和生活节奏,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通过身体反应表现出来,肚子疼就是常见的情绪警报之一。

这类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肚子疼,通常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比如每天早晨准备去幼儿园前,孩子就开始喊肚子疼,而到了周末或节假日在家时,肚子疼的症状就会消失。在幼儿园里,当遇到集体活动、午睡等让孩子感到有压力的场景时,也可能突然出现肚子疼的情况。而且,孩子肚子疼的部位不固定,疼痛程度也时轻时重,去医院检查时,往往查不出明显的生理异常。

家长要重视孩子因心理因素引发的肚子疼,不能简单地认为孩子是在装病。要多和孩子沟通,耐心倾听孩子在幼儿园的经历,了解孩子是否在园遇到了困难或不开心的事情,给予孩子足够的安慰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生理疾病:幼儿园常见的“健康威胁”

除了饮食和心理因素,一些生理疾病也会导致孩子在幼儿园期间频繁肚子疼,家长和老师需要特别留意。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幼儿园孩子常见的疾病之一,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孩子患上肠系膜淋巴结炎后,会出现反复腹痛的症状,疼痛部位主要在肚脐周围,疼痛程度不一,有时是轻微的隐痛,有时则是剧烈的绞痛,部分孩子还可能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疾病在秋冬季节高发,孩子在幼儿园里容易交叉感染病毒,进而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道寄生虫感染也会导致孩子肚子疼。幼儿园里孩子密集,若卫生条件不佳或孩子个人卫生习惯不好,容易感染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寄生虫在孩子肠道内寄生,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孩子出现腹痛症状,疼痛部位多在肚脐周围,疼痛时间不固定。此外,孩子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瘦、夜间磨牙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2025-10-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