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早期 身体会给出什么提醒

股骨头坏死早期 身体会给出什么提醒
作者:黎雪凤   单位:广西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18

不少人突然觉得腿疼、走路费劲,以为是“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随便贴膏药、按摩,结果越拖越重——这可能是股骨头坏死在“敲门”。股骨头坏死早期信号不明显,但身体会悄悄给提醒,早发现、早干预,才能避免病情加重。

股骨头是什么?为什么会坏死

股骨头就是大腿骨顶端的“球”,和骨盆上的“窝”配合,能让我们走路、蹲起、抬腿。要是股骨头的血管堵了、供血不足,骨头就会慢慢 “饿死”、塌陷,这就是股骨头坏死。

常见原因有:长期大量饮酒、服用激素类药物(比如治疗哮喘、类风湿的药物)、受过伤(比如摔过髋部、发生过车祸),也有人是因为高血压、糖尿病影响血管供血。

早期3个关键提醒,别当成“小毛病”

腿疼:不是“老寒腿”,疼的位置有特点。早期最常见的是“腹股沟疼”——就是大腿根中间、靠近生殖器的位置,有时候会牵扯到膝盖内侧、臀部疼痛。比如:蹲下来系鞋带时,大腿根发紧、疼;上下楼梯时,迈腿那一下疼得明显;久坐后站起来,得缓一会儿才能走路。很多人会误以为是“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多伴有腰疼、腿麻),或“膝关节炎”(以膝盖疼痛为主),其实是股骨头在“喊缺氧”。

活动受限:“转不开”“抬不高”,自己能察觉。股骨头坏死后,髋关节活动会变“僵”,自己能明显感觉到:盘腿坐时,疼得盘不上去,或者一条腿能盘,另一条腿不行;抬腿时,比如穿袜子、系裤带,腿抬到一半就疼,没法抬高;转身时,比如从沙发上站起来转身拿东西,得整个身子一起转,不能单靠胯部转——这是因为股骨头“卡壳”,无法灵活活动了。

走路变样:“一瘸一拐”,刚开始可能不明显。早期可能只是走路时觉得“腿不得劲”,比如:走平路时,偶尔觉得一条腿短了一点,得踮着脚走;走久了(比如超过10分钟),腿疼加重,不得不停下来歇会儿,歇完能接着走(医学上叫“间歇性跛行”);慢慢发展到,哪怕走几步都一瘸一拐,这时候股骨头可能已经开始轻微塌陷,得赶紧检查。

这些人要格外留意,别漏了信号

要是你有以下情况,出现上面的症状就得警惕。长期喝酒:每天喝超过2两白酒,喝了5年以上;服用过激素类药物:因生病连续服用激素(比如泼尼松)超过3个月,或短期内服用过大剂量激素;髋部受过伤:比如5年内摔倒时臀部着地、撞击过髋部,且当时未得到规范治疗;有慢性病:比如糖尿病、高血脂、痛风,这些病会影响血管供血,增加坏死风险。

出现提醒后,切勿盲目处理,应正确应对

先别“硬扛”,也别乱治。别觉得“疼几天就好”,也别随便做按摩、正骨、针灸——如果股骨头已经有问题,不当按摩可能加重塌陷;也别自行服用止痛药,止痛后会掩盖症状,拖到晚期可能需要置换人工股骨头。

先做2个简单检查,初步判断。“4”字试验:平躺在床上,将一条腿蜷起,脚踝放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呈“4”字形,然后向下压膝盖。如果大腿根部疼痛,或者压不下去,则可能是股骨头的问题;对比腿围:用软尺测量大腿根向下10厘米处的位置,如果两条腿的周长差超过1厘米,则可能是股骨头坏死导致的肌肉萎缩。

及时去医院,做这两项检查。去骨科或关节外科,医生会让你做——髋关节X光片:先看骨头有没有塌陷,早期可能看不明显,但能排除其他问题(比如骨折);髋关节MRI(磁共振):能显示早期股骨头的缺血情况,即使刚出现供血不足,也能检查出来,是早期诊断的金标准。

早期发现,如何治疗?不必担心置换关节

早期股骨头尚未塌陷时,大多无须手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相应治疗即可控制病情。少负重:避免扛重物、少爬楼梯、避免长时间站立,必要时使用拐杖,以减轻股骨头的压力;

消除“危险因素”:比如戒酒;如果因病服用激素,应与医生商讨能否减少剂量;医生会开具改善循环的药物,或进行物理治疗(如冲击波),以帮助股骨头恢复供血。如果拖到晚期,股骨头发生塌陷,才需要置换人工股骨头,因此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股骨头坏死早期信号不难识别,关键是别当成“小毛病”。如果出现大腿根部疼痛、活动受限、步态改变,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及时就医检查,早期干预才能获得更好的预后。

2025-09-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