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如何防治冠心病?

中西医结合如何防治冠心病?
作者:黄一桂   单位: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临巴镇中心卫生院
669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性疾病。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方法,在防治冠心病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将从冠心病的基本认识、西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特色与具体方法、中西医结合在冠心病防治中的应用、以及预防冠心病的生活方式调整五个方面,深入探讨中西医结合如何有效防治冠心病。

冠心病的基本认识

冠心病源于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过程,造成血管腔狭窄乃至闭塞,致使心肌无法得到充足的血液和氧气供应。该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涵盖胸痛、胸闷以及心悸等不适感,且在病情恶化时,可能诱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极具威胁性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峻挑战。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包括年龄增长的自然过程、性别差异带来的生理特性、家族遗传的背景、高血压的病理状态、血脂水平的异常升高、糖尿病的代谢障碍、吸烟的不良习惯、以及体重超标所反映的生活方式问题等。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促使冠状动脉逐渐发生病变,进而引发冠心病。

西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西医治疗冠心病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调脂药(如阿托伐他汀)、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这些药物能够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改善心肌供血。介入治疗主要针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重的患者,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植入支架,以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手术治疗则适用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多支血管病变或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通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重建血运。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冠心病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施治。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心脉瘀阻、气血两虚、阳虚寒凝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温阳散寒等治法。

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有丹参、川芎、红花、桃仁等。这些中药能够改善微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从而缓解心肌缺血。例如,丹参注射液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心肌供血的作用。

益气养阴法。益气养阴法适用于冠心病患者伴有气虚、阴虚症状的情况。常用的益气养阴中药有黄芪、麦冬、五味子等。这些中药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例如,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常用于治疗冠心病伴气虚阴虚证,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的作用。

温阳散寒法。温阳散寒法适用于冠心病患者伴有阳虚寒凝症状的情况。常用的温阳散寒中药有附子、肉桂、干姜等。这些中药能够温通心阳,散寒止痛,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例如,附子理中丸常用于治疗冠心病伴脾胃虚寒证,具有温中散寒、益气健脾的作用。

预防冠心病的生活方式调整

预防冠心病的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调节等方面。合理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纤维、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为主,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适量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和血压。戒烟限酒能够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心理调节则能够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总之,中西医结合在防治冠心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西医治疗迅速缓解症状、稳定病情;中医治疗调节机体功能、改善体质;以及调整生活方式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西医结合能够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应该积极推广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025-07-10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