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萌宠到 “小恶魔”:不慎被宠物抓伤、咬伤该如何处置?

从萌宠到 “小恶魔”:不慎被宠物抓伤、咬伤该如何处置?
作者:韦桂蔓   单位:南宁第四人民医院
438

“妈妈,小狗挠我了 ”8岁的小光举着右手背,上面有几道浅浅的红痕,渗着血丝。妈妈一边用碘伏棉签轻擦伤口,一边安慰道:“没事,咱家狗狗刚打完狂犬疫苗呢。” 可谁能想到,当晚那只温顺的小狗突然暴毙,而小光的噩梦才刚刚开始——5天后发热,7天后出现幻视幻听,住院时已出现怕风怕水、口水不止等症状。这场看似普通的“萌宠意外”,最终因为狂犬病发作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看到这儿,你是不是脊背发凉?当软萌宠物突然变身“小恶魔”,我们该如何在黄金时间内筑起生命防线?

伤口处理:黄金15分钟的生死时速

冲——流动水与肥皂水的“细菌围剿战”受伤后的第一时间,千万不要被恐惧支配 流水冲洗才是破解危机的第一步。用肥皂水和流动的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能冲掉80%以上的病菌,比任何消毒药物都更能快速减少病毒载量。冲洗时要掰开伤口,让水流呈45度角冲刷创面,就像用高压水枪把藏匿在缝隙里的细菌从伤口里“扫射”出去,冲得越及时、越彻底,细菌在伤口里“扎根”的机会就越小。消——碘伏与酒精的“精准消杀”冲洗完成后,用棉球蘸取碘伏或75%酒精轻拭伤口周围,注意避开创面中央以避免刺激组织。许多人习惯撒云南白药或牙膏止血,这种做法实则暗藏风险:粉剂可能堵塞伤口引发生化反应,而牙膏中的薄荷成分会加剧组织水肿。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外科曾接收过一位用烟灰敷伤口的患者,因异物残留导致细菌滋生,最终伤口化脓面积扩大三倍。正确的消毒原则是:温和覆盖、避免刺激,让伤口保持透气状态。禁——错误处理的“二次伤害”民间流传的“涂唾液消毒”“用香灰止血”等偏方,本质上是将伤口置于更危险的环境中。唾液中的溶菌酶虽有微弱杀菌作用,但口腔中的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菌群会随唾液侵入伤口;而香灰、草木灰等物质含有大量尘螨和真菌孢子,曾有案例显示,一位被仓鼠咬伤的儿童因涂抹草木灰,最终引发严重的皮肤真菌感染。记住:在专业处理前,任何非医用物品的覆盖,都是对伤口的“雪上加霜”。疫苗接种:给身体安装“多层防护”

狂犬病疫苗:对抗致死病毒的“终极武器”

许多人对轻微伤口存在认知误区:“就破了点皮,没必要打疫苗吧?” 事实上,狂犬病病毒可通过黏膜和细微破损侵入人体,即使是看似不起眼的抓痕,也可能成为病毒入侵的通道。狂犬病一旦发作,死亡率高达100%,但只要及时接种疫苗,给身体装上超强“杀毒软件”,就能阻断病毒的疯狂入侵。

免疫球蛋白:紧急时刻的“病毒中和剂”

对于头面部、手指等神经丰富部位的伤口,或伤口深、出血多的情况,除狂犬疫苗外还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这种从免疫血浆中提取的抗体,能像“先遣部队”一样立即中和伤口周围的病毒,为疫苗激发自身免疫赢得时间。数据显示,同时使用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患者,保护率可达99.99%。

破伤风疫苗:被忽视的“隐性杀手”

宠物口腔和爪子上常携带破伤风梭菌,尤其是被泥土污染的伤口,感染风险更高。破伤风虽不如狂犬病致命,但发作时会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严重时可因呼吸肌麻痹死亡。根据伤口类型,医生会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或破伤风抗毒素:清洁伤口且5年内曾接种过疫苗者,可暂不注射;污染伤口或免疫史不明确者,则需在24小时内完成接种。

特殊情况:别被“家养滤镜”蒙蔽双眼

别以为自家宠物打过疫苗就万事大吉,就像手机装了杀毒软件,但并不代表就永远不会中病毒。家养宠物的疫苗保护率并非 100%,疫苗有效期也有限。而且不同宠物藏着不同“暗器”:被乌龟、蜥蜴等爬行动物咬伤,要警惕沙门氏菌感染;被兔子、荷兰猪等啮齿类动物咬伤,可能引发兔热病。下次和宠物互动,别再开“滤镜”,安全才是真“美颜”。

预防为主:与萌宠的“安全约定”最好的治疗是预防。和宠物互动时,要学会“读心术”——耳朵后撇、炸毛、低吼都是宠物发出的“警告”,要立即停止互动。定期给宠物接种疫苗、修剪指甲,戴上“安全手套”,既能保护自己,也是对宠物健康负责。外出遛狗时牵好牵引绳,别让毛“萌宠”变成“马路杀手”。从萌宠到“小恶魔”,可能只是一个瞬间的意外。只要掌握科学的处置方法,我们就能在享受与宠物相处的快乐时,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安全。记住,与宠物相爱相杀,安全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2025-08-0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