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得了肿瘤疾病,通常选择要么化疗、要么放疗,反正选什么都很遭罪。现代医疗技术快速发展,介入治疗成为了治疗肿瘤疾病新选择。那么,介入治疗与传统放化疗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应当怎样选择才对肿瘤疾病治疗更有利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本质上明显不同
1.传统放化疗注重“全面包围”。首先,化疗也称为化学治疗。以静脉注射或口服化疗药物,实现药物在病患全身流遍,实现对不断增殖癌细胞的有效杀灭。优点是全身覆盖,对可能的转移病灶全面治疗。也有显著缺点,即难分敌我,既会攻击癌细胞,也会降低病患免疫力,出现恶心、脱发或呕吐等症状。其次,放疗也称为放射治疗。使用高能量射线照射肿瘤区域,实现对癌细胞的局部性损伤或将其杀灭,如同局部性炮击,相比化疗更为集中,但也会出现移动性误差,容易误伤健康组织,诱发肺炎、皮炎或肠炎等副作用。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具有全身性或局部性杀伤的特点,但不可避免地会损伤正常组织,这是其明显弊端。
2.介入治疗实现了“精准消杀”。介入治疗需要影像设备引导支持,将特定的导管或其他微型医疗器械放置到病患体内腔道或自然血管,直达肿瘤细胞内部精准治疗。怎样确保治疗精准?主要包括三种:动脉灌注化疗、动脉栓塞术、局部消融治疗。以动脉关注化疗为例,将选定的导管在患者肿瘤负责血液供应的动脉中插入,注入相应浓度化疗药物,实现了肿瘤区域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周边区域,如同在肿瘤老巢投下了重磅斩首炸弹,效果比地毯式轰炸要好很多。基本特点即精准、微创、高效且呈现较轻副作用,将药物可能对正常组织造成的危害影响降到最低。
怎样选择才能让肿瘤治疗成效更有保障
选择放化疗还是介入治疗,并非能简单、随意地决定,而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实际情况、了解患者当前的生命体征,并征求其意见后科学地做出决定。事实上,如何选择,需要由多学科诊疗团队与患者及家属协商,从而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1.介入治疗应用到哪些情况更合适?首先,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具有广泛国际共识,属于常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其次,肾癌、肺癌、盆腔肿瘤等实体肿瘤。对于不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选择介入治疗可更好地在局部控制肿瘤,让患者拥有更高的生存几率,从而显著改善其生活状态。再次,术前转化或术后辅助。通过介入治疗可使肿瘤逐步缩小,为后续手术切除创造条件,对预防术后复发具有重大意义。最后,出血性肿瘤急救。常见包括肝癌破裂出血,介入栓塞能快速定位出血血管并采取堵塞举措,成效非常显著。除此之外,病患身体特别虚弱,很难承受化疗带来的危害影响,选择介入治疗则更为合适。
2.哪些情况必须要用传统放化疗?首先,血液系统肿瘤。常见包括淋巴瘤、白血病等,这些类型癌细胞会在病患身体血液及淋巴系统中持续弥漫,必须要进行全身化疗。其次,预防或治疗大范围转移。如果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已经全面扩散,那么采用全身化疗在控制病情上效果更好。再次,肿瘤对放疗敏感度特别高。常见包括鼻咽癌等,选择放疗才能实现根治。最后,属于系统性治疗的组成部分。与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联合使用时,放化疗有助于彻底清除潜在病灶。
3.肿瘤疾病治疗大趋势。基于肿瘤治疗的复杂性,现代肿瘤治疗更倾向于选择“综合治疗”,致力于不同治疗模式的“强强联合”。首先,介入+免疫/靶向治疗。以介入治疗实现绝大多数肿瘤的迅速摧毁,加快肿瘤抗原的释放,可使后续的靶向药物治疗或免疫治疗成效更加突出,从而取得“1+1>2”的协同作用。其次,介入+放疗。这主要是针对治疗后的残留病灶,以实现精准“补刀”,从而防范可能的复发。
结语
事实证明,传统放化疗与介入治疗在现代肿瘤治疗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选择何种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做出最佳选择,才能发挥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治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