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基孔肯雅热导致广东多地出现疫情,由此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一部分的心理是“谈蚊色变”,一部分的心理是“那么远的地方才有人感染,未必然蚊子还能打个飞的来咬我们嘛”,莫慌,下面我就来详细讲一讲。
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
二、基孔肯雅热如何传播?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输血、意外接触感染者血液。日常接触、咳嗽、打喷嚏不会传播病毒
三、哪些人容易感染基孔肯雅热:
人群对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婴儿、年龄≥65周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妇女;免疫抑制者(器官移植、AIDS、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为重症高危人群。
四、基孔肯雅热有哪些临床症状
潜伏期1~12天,常为3~7天。
(一)发热:急性起病,发热以中低热为主,部分患者可为高热,可伴畏寒、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畏光、恶心、呕吐等。热程多为1~7天。
(二)关节痛:为基孔肯雅热的显著特征,可为首发症状。初始为单个或两个关节疼痛,常在24~48小时内出现多个关节疼痛,可呈对称性分布。主要累及远端小关节,如踝、指、腕和趾关节等,也可累及膝和肩等大关节。疼痛随运动加剧,关节僵硬,可影响活动。受累关节周围肿胀、压痛,少数大关节受累者可出现关节腔积液。
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僵硬状态在发病数天内恢复,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和僵硬可超过12周,有的甚至持续18个月以上,个别患者遗留关节功能损害。
(三)皮疹:多数患者在发病后2~5天出现皮疹,常分布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也可累及面部,为斑疹、丘疹或斑丘疹,疹间皮肤多正常,呈斑片状或弥漫性分布,部分伴有瘙痒。数天后消退,可伴轻微脱屑。
(四)其他: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和肌肉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淋巴结肿大伴触痛,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部分患者出现结膜炎,少数出现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和葡萄膜炎等眼部表现。
儿童病例高热多见,发热持续3~5日,除了关节疼痛,皮疹较成人更多见,可见累及面部的斑片状或弥漫性斑丘疹、疱疹、褶烂样皮损等。新生儿感染多在出生后3~7日内出现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喂养困难,皮疹更广泛,可见肢端瘀斑和水肿。
极少数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膜脑炎、脊髓炎、心肌炎、急性肝损害、急性肾损害等,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五、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目前我国尚无可供使用的基孔肯雅病毒疫苗。预防基孔肯雅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防蚊灭蚊
1、定期清理室内外积水,像花盆托盘、花瓶、水桶等容器内的积水要及时倒掉并洗净,室内水生植物的水定期更换,避免蚊子滋生。
2、疏通下水道,保持排水通畅,防止污水积聚。
3、在房间安装纱门、纱窗,在蚊帐内睡觉。
4、使用电蚊拍,睡前在房间挥动,可消灭可见蚊子,降低室内蚊子密度
5、在蚊虫较多场所,如院子、公园等,可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喷洒杀蚊,按照说明操作,避免造成人体伤害。
6、外出或户外活动时,在暴露皮肤涂抹驱蚊剂,儿童注意使用剂量和频率,避免误食。
(二)个人防护
1、穿着适当衣物:在蚊子活动高峰期,即清晨和傍晚,尽量穿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降低被蚊子叮咬几率。可选浅色衣物。
2、避免前往流行地区:若当地有基孔肯雅热疫情,尽量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区域。若必须前往,要提前了解当地疫情情况,做好充分防蚊准备。返回后若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三)健康生活习惯与监测
1、增强免疫力:保持营养均衡,睡眠充足,坚持适量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2、自我健康监测:若生活在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或有过相关暴露史,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情况,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