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痔疮 这6种症状必须做胃肠镜

便血≠痔疮 这6种症状必须做胃肠镜
作者:潘剑瑶   单位: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
88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存在一种常见的错误认知,那就是一旦出现便血的情况,便想当然地认为是患上了痔疮。这种片面的认知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可能会让人们忽视其他潜在的严重健康问题。便血和痔疮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直接,我们不能仅仅凭借这单一症状就轻易下结论。

便血与痔疮的区别

便血,简单来说,就是指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现出鲜红、暗红或者柏油样等不同的表现。而痔疮则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它主要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而引起的。很多人容易将便血和痔疮划等号,然而实际上,便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并非仅由痔疮导致。除了痔疮之外,肠道的炎症、溃疡、肿瘤等都有可能导致便血的出现。比如,溃疡性结肠炎会使肠道黏膜发生炎症和溃疡,从而引起便血;肠道肿瘤也可能因为肿瘤组织的破溃出血,导致便血症状的发生。所以,当出现便血症状时,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盲目地认为就是痔疮,而应该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

必须做胃肠镜的6种症状

症状一:表现为持续性的腹部隐痛,疼痛的程度可能时轻时重,有时还会伴有腹胀、消化不良等情况。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腹部有明显的不适感,食欲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食后可能会出现饱胀感或者恶心的症状。该症状与胃肠疾病的关联:持续性的腹部隐痛很有可能是胃肠疾病的早期信号。它可能是由于胃肠道黏膜受到损伤,或者是胃肠道的蠕动功能出现了异常所导致的。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都可能引起这种腹部隐痛的症状。

症状二:体现为大便习惯的突然改变,比如原本规律的排便时间变得不规律,或者大便的性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能从正常的成形便变成了稀便,或者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的情况。大便习惯的改变往往暗示着胃肠道的功能出现了紊乱。这可能是由于肠道的感染、炎症、肿瘤等因素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例如,肠道肿瘤可能会阻塞肠道,导致排便不畅,从而引起便秘;而肿瘤组织分泌的一些物质又可能刺激肠道,导致腹泻。

症状三:反复出现的黑便,黑便的颜色通常呈现出柏油样,质地比较黏稠。患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多次出现黑便的情况,而且可能没有明显的其他不适症状。反复出现黑便往往意味着胃肠道内有出血的情况。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液的作用,其中的铁元素被氧化,从而使大便呈现出黑色。这可能是由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疾病引起的出血。

症状四:可能表现为吞咽困难,患者在进食时会感觉到食物通过食管不顺畅,可能会有梗阻感或者疼痛感。吞咽困难的程度可能会逐渐加重,从刚开始只是吞咽较硬食物时感到不适,到后来对软食甚至流食也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该症状与胃肠疾病的关联:吞咽困难可能是食管疾病的重要表现。食管的炎症、肿瘤等病变都可能导致食管狭窄,从而影响食物的正常通过。

症状五: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患者在没有刻意节食或者增加运动量的情况下,体重却持续减轻。同时,可能还会伴有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可能与胃肠疾病导致的营养吸收不良有关。胃肠道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场所,如果胃肠道出现疾病,如胃溃疡、胃炎、肠道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就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导致体重下降。

症状六:腹部出现肿块,患者自己可以在腹部摸到一个质地较硬的肿块,肿块的大小、位置和活动度可能各不相同。有时可能还会伴有压痛感。腹部肿块可能是胃肠道肿瘤、囊肿等疾病的表现。肿瘤组织的生长会形成肿块,而囊肿则是由于液体在体内积聚形成的。这些肿块的出现往往提示着胃肠道存在病变。

总结

总之,便血与痔疮不能简单划等号,便血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严重的健康隐患。上述六种症状更是胃肠疾病的重要信号,及时进行胃肠镜检查对于准确诊断病情、尽早开展治疗至关重要。大家一定要重视自身健康,摒弃“便血就是痔疮”的错误认知,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切勿拖延,应尽快就医检查,防患于未然。

2025-09-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