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黄金时间” 这些关键动作能救命

急诊护理“黄金时间” 这些关键动作能救命
作者:李杰   单位:章丘区人民医院
81

在急诊医学领域,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黄金时间”。它指的是从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接受有效治疗的一段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内,正确的急救措施和及时的医疗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心脏骤停:争分夺秒的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是一种极其危急的情况,患者会突然失去意识、呼吸停止、脉搏消失。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会在几分钟内因缺氧而受到不可逆的损伤。因此,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判断意识与呼吸:首先,轻拍患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唤,检查患者是否有反应。同时,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鼻,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感受是否有气流呼出,判断患者是否还有呼吸。如果患者在10秒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让患者平躺在坚实的平面上,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另一只手的手掌叠放在第一只手上,手指交叉扣紧。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至少为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按压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每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避免按压中断。

人工呼吸:在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开放患者的气道。将一只手放在患者的额头上,轻轻向后仰头,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患者的下巴骨下方,向上抬起下巴。用嘴完全包住患者的嘴,缓慢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有起伏。每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如此循环,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或者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气道异物梗阻:海姆立克急救法显神通

气道异物梗阻常见于儿童进食时嬉笑打闹或成人进食过快等情况,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在几分钟内导致窒息死亡。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解除气道异物梗阻的方法。

成人及儿童(1岁以上):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用双臂环绕患者的腰部,一只手握拳,拳眼放在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的位置,另一只手握住握拳的手,快速向上、向内冲击患者的腹部,重复此动作,直到异物排出。如果患者是孕妇或肥胖者,无法环绕腹部,可采用胸部冲击法,即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手从患者腋下环抱患者胸部,一只手握拳,拳眼置于患者胸骨中部,另一只手握住握拳的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胸部,直至异物排出。

婴儿(1岁以下):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施救者的前臂上,用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部和下颌,注意保持婴儿的头部低于身体。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肩胛骨之间用力拍打5次。如果异物没有排出,将婴儿翻转过来,面朝上放在施救者的前臂上,用两手指在婴儿胸骨下半段快速按压5次。重复上述动作,交替进行背部拍打和胸部按压,直到异物排出或婴儿失去反应。如果婴儿失去反应,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

严重出血:迅速止血保生命

严重出血是急诊中常见的危急情况之一,大量失血会导致患者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迅速有效地止血是关键。

直接压迫止血:这是最常用、最简单的止血方法。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直接按压在出血部位,施加足够的压力以阻止血液流出。如果出血较多,可在纱布上再加盖一层,继续按压。持续按压至少10-15分钟,不要频繁松开查看伤口,以免影响止血效果。

加压包扎止血:在直接压迫止血的基础上,用绷带或三角巾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既要保证足够的压力止血,又不能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如果出血部位在四肢,可将受伤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少出血。

止血带止血:止血带是一种用于四肢大出血的紧急止血工具,但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肢体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因此应谨慎使用。只有在其他止血方法无效,且出血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时才考虑使用。使用时,将止血带绕在出血部位上方5-10厘米处,拉紧至出血停止,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1小时左右放松1-2分钟,放松时要继续按压伤口,防止再次出血。

急诊护理的“黄金时间”转瞬即逝,每一个关键动作都可能决定生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在紧急时刻能够冷静应对,伸出援手。

2025-09-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