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 隐匿的肝脏健康杀手

非酒精性脂肪肝 隐匿的肝脏健康杀手
作者:周良艺   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
839

什么是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在没有过量饮酒的情况下,肝脏内脂肪堆积超过肝脏重量的5%的疾病。它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影响着约四分之一的成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两个阶段。初期是单纯性脂肪肝,肝脏内有脂肪堆积,但无明显炎症或肝细胞损伤。第二阶段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随着脂肪堆积逐渐增多,肝脏出现炎症和肝细胞损伤,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人直到体检或病情加重时才被发现,因此被称为“隐匿的肝脏杀手”。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代谢紊乱相关。常见病因包括肥胖、糖尿病、不良饮食习惯、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遗传及其他因素。肥胖是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腹型肥胖(内脏脂肪堆积)。脂肪组织释放的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导致肝脏脂肪沉积;胰岛素抵抗使肝脏对脂肪的代谢能力下降,脂肪无法有效分解,堆积在肝细胞内;过量摄入含糖饮料、甜点、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白面包)会促进脂肪合成;高脂饮食,尤其是反式脂肪(如油炸食品、加工食品)会增加肝脏负担;缺乏运动导致能量消耗减少,脂肪更容易在肝脏堆积;某些遗传因素如基因突变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其他因素如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缺氧影响肝脏代谢)、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化疗药)等,均可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风险。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害  

非酒精性脂肪肝看似“温和”,很多人甚至不把它当回事。但若不及早干预,可能带来严重后果。首先,约2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会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其中部分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这一部分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有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会增加患结肠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其次,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比普通人高2-3倍,且更容易出现高血压、动脉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可使原有的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恶化,进而影响全身健康。

得了非酒精性脂肪肝怎么办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但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逆转早期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调整饮食,少吃含糖饮料、甜点和油炸食品;多吃全谷物、蔬菜、豆类;选择鱼、鸡胸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适量摄入坚果、深海鱼(富含Omega-3)。减重5%-10%可显著改善脂肪肝。但也要避免极端节食,建议每周减重0.5-1公斤。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和健身等规律有氧运动可以增强肌肉,改善代谢。基础病患者控制血糖、血脂、血压也很重要。查出脂肪肝后应定期复查,每6-12个月检查肝功能、超声或肝脏弹性检测;若出现脂肪性肝炎或纤维化,需到肝病专科随访。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措施  

预防NAFLD的关键在于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体重,BMI控制在18.5-24。均衡饮食,少糖少油,多吃天然食物。坚持运动,避免久坐,每天活动30分钟。脂肪肝患者应戒酒,即使少量饮酒也可能加重肝损伤。每天充足睡眠很重要,避免熬夜。肥胖、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尤其重要。  

结语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可防可治的疾病,早期干预甚至能完全逆转。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是核心策略。如果体检发现脂肪肝,切勿忽视,及时行动才能守护肝脏健康。

2025-07-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