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女性的妇科疾病越来越多,如阴道炎、尿道炎、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等,还有月经不调、原发性痛经、产后漏尿,宫寒不易受孕等妇科问题,都令女性苦不堪言。中医特色技术之竹圈灸的出现,正是给我们广大女性患者带来的福音,可以帮助大家解除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那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妇科救星”——竹圈灸。
什么是竹圈灸?
竹圈灸疗法,选用的容器是空心竹圈,确保竹圈无开裂,表面光滑。准备适量食盐与艾绒,艾绒需干燥无杂质,质地紧实。同时,准备两层医用纱布及橡皮筋备用。将干燥的粗盐置于竹圈内,厚度(1-2厘米厚)以刚好遮盖纱布为宜,确保盐层平整且紧密。然后放微波炉加热30秒。接着在盐层上填充艾绒,中央部分稍隆起,形成锥形以利于点燃。注意艾绒不可过松,以免影响燃烧效果。其功效主要是:温经散寒、回阳救逆;温补脾肾、利水通便;补气纳肾、调理冲任;清热利湿、泻火解毒。
适应症
1.适用于脾胃虚寒证、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以神阙穴(肚脐眼)为中心,结合天枢、中脘、关元等穴位进行施灸,可显著改善胃肠功能,缓解腹部不适。
2.手脚冰凉、怕冷等阳虚体质调理;夜尿频多;老年性尿失禁;体质虚弱大便虚秘等症状
3. 在妇科方面,竹圈灸疗法常用于治疗阴道炎、尿道炎、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月经不调、原发性痛经、产后漏尿,宫寒不易受孕等妇科问题。通过灸治神阙穴(肚脐眼)、关元穴及下腹部诸穴位,可温通胞宫、散寒止痛,促进炎症吸收与消散。
4.针对肩周炎、腰背痛、膝关节痛等运动系统疾病,竹圈灸疗法亦显示出独特的疗效。将竹圈置于患处疼痛明显部位进行灸治,可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5.竹圈灸疗法还可用于抗衰老及日常保健,如腹满肥厚寒湿体质的人群。定期灸治神阙穴及足三里穴等保健要穴,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适合作为家庭保健的常用方法之一。
注意事项
在进行操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装置艾绒时不可紧贴竹圈边,以免施灸时烧焦竹圈。盐要布满底部,遮盖住纱布。
2.施灸时要求患者保持原有体位,呼吸匀称,以确保施灸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防止烫伤,盐受火烫易爆起,施灸时要严禁灼伤,注意防止烫伤皮肤和衣物。万一在施灸过程中若不慎灼伤皮肤,致皮肤起水泡,如水泡较小,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液,并以无菌纱布覆盖,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4.施灸时间,竹圈灸的时间不宜过长,大约30分钟,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具体施灸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5.施灸最好在白天进行(18点前);
6.施灸后皮肤出现潮红为正常现象;
7.不宜在过饥、过饱、酒醉、大恐、大怒、大渴时施灸,妇女月经期、孕妇、糖尿病患者、皮肤溃破、出血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患者不宜施灸。
8.对艾绒及盐过敏患者不宜施灸;
9.施灸后应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寒,多饮温水,不宜进食辛辣寒凉的食物,至少4-6小时后方可澡。
现代人的不良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熬夜、爱喝奶茶、冷饮、长时间待在空调房、穿着露脐露背清凉不注意保暖等;导致虚寒性疾病,阳虚体质越来越多见。竹圈灸也是一种取材简单、操作安全、适应证广的中医外治特色技术,竹圈灸对身体好处多多,尤其在妇科方面,阴道炎、尿道炎、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月经不调、原发性痛经、产后漏尿,宫寒不易受孕等妇科问题,集“温经散寒、回阳救逆,清热利湿、调理冲任”等多重功效于一体,“小竹圈”蕴含“大能量”,凭借温阳散寒、通络止痛、扶正固本之功,已成为现代女性妇科疾病及虚寒体质人群简便高效的家庭保健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