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灭菌:关乎术后伤口安全

器械灭菌:关乎术后伤口安全
作者:岑日暖   单位:百色市人民医院
72

想象一下,一位患者满怀期待地走进手术室,希望通过手术摆脱病痛的折磨。然而,手术后伤口却出现了红肿、流脓,疼痛难忍,甚至需要再次住院治疗。这背后很可能是手术器械灭菌不彻底惹的祸。术后伤口感染就像一颗隐藏的“炸弹”,随时可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风险,而器械灭菌就是拆除这颗“炸弹”的关键防线。

一、器械灭菌的基本概念 

咱们先来搞清楚什么是器械灭菌。简单来说,器械灭菌就是用各种办法把手术器械上的所有微生物,不管是细菌、病毒,还是那些特别顽固的细菌芽孢,统统消灭干净。这里要注意和消毒区分开,消毒只是把病原微生物杀灭,让它们不再有害,但没办法把所有微生物都消灭掉;而灭菌的要求可高多了,必须一个微生物都不留。

二、器械灭菌的重要性 

器械灭菌与术后伤口安全紧密相关。手术中,器械会直接接触患者身体组织和器官,若器械带有细菌、病毒等“坏东西”,就会侵入患者体内,在伤口处“作乱”引发感染。像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这类植入人体的器械,若灭菌不到位,感染风险会大幅上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术后伤口感染会让患者痛苦加剧,还会影响手术效果与康复进程。原本成功的手术,可能因器械灭菌问题导致伤口感染,患者或许需再次手术清理伤口或取出植入物。这不仅增加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还会拖慢身体恢复速度,甚至留下后遗症,影响日后生活。对医院而言,器械灭菌工作不佳,会导致医疗质量下滑、声誉受损,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也会降低。

三、常见的器械灭菌方法 

那医院是怎么给器械灭菌的呢?常见的有压力蒸汽灭菌法。它的原理就像我们用开水煮东西杀菌一样,不过它用的是高温高压的饱和蒸汽。在这么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微生物的蛋白质会变性凝固,就像鸡蛋煮熟了蛋白变硬一样,微生物就活不成了。这种方法适合大多数耐高温、高压的器械,像手术刀、剪刀、镊子这些金属器械,还有玻璃器皿、橡胶制品都能用。操作的时候要注意把器械装好,别装得太满太紧,不然蒸汽穿不透,就杀不死微生物了。还要合理设置灭菌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并且要定期检查灭菌效果。

还有一种环氧乙烷灭菌法,它适用于一些不耐高温、高压的器械,比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塑料制品和内镜等。环氧乙烷就像一个“小杀手”,能和微生物的蛋白质、DNA和RNA发生反应,把微生物的“身体”和“大脑”都破坏掉,让它们没办法生存。不过,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操作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做好通风换气,工作人员也要穿好防护服,防止中毒。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适合对热和湿度敏感的器械,像精密仪器、电子设备、管腔类器械等。这个方法是利用过氧化氢在低温等离子体状态下产生的活性氧和自由基,把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大分子破坏掉。但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对某些材料的器械可能会有影响,让器械变色或者老化。

四、器械灭菌的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器械灭菌的质量,医院还得做好很多工作。灭菌设备就像灭菌的“武器”,要定期维护和保养,看看设备的性能好不好,把里面清理干净,该换零件就换零件。还要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这样出了问题就能及时解决。同时,要定期对灭菌效果进行监测,有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就是看看灭菌设备的参数对不对;化学监测是用化学指示卡或者胶带,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灭菌条件够不够;生物监测是最可靠的,它用对灭菌条件敏感的微生物芽孢当指示剂,看看灭菌后还有没有活的微生物。

五、患者及家属在器械灭菌中的角色 

最后,咱们患者和家属在器械灭菌这件事上也能出一份力。要了解器械灭菌的重要性,多学习一些相关知识,比如看看灭菌包装有没有破损,手术器械是不是看起来干净、包装完好。在手术前后,要积极配合医院的工作,把自己的健康情况和过敏史告诉医生,这样医生才能选对手术器械和灭菌方法。住院的时候,要遵守医院的规矩,别乱碰手术器械。要是发现有什么问题,比如怀疑器械没灭菌好,或者术后伤口有感染的迹象,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六、结论

器械灭菌是保障术后伤口安全的重要环节,医院、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都要重视起来,一起努力,让手术器械都干干净净的,减少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让患者能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

2025-08-2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