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突袭,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

急性心梗突袭,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
作者:陈敏   单位: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57

你知道吗?在心血管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就像一颗“隐形炸弹”,发病迅猛,一旦错过抢救时机,后果不堪设想。简单来说,心脏就像人体的“发动机”,通过冠状动脉为心肌细胞输送氧气和营养。当冠状动脉被血栓突然堵塞,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坏死,就会引发急性心梗。但别慌!身体在危险来临前,会发出一系列“求救信号”,只要学会识别,就能抓住黄金抢救时间!

一、典型信号:胸口剧痛是“核心警报”

1. 胸口压榨性疼痛(最常见)

急性心梗最典型的信号,就是胸口的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多发生在胸骨后方(心窝上方),感觉像有块大石头死死压住胸口,或是被绳子勒紧般的压榨感、灼烧感。疼痛还可能“转移阵地”,蔓延到左臂、下颌、背部或上腹部。普通心绞痛休息或用药后能缓解,但急性心梗的疼痛会持续15分钟以上,吃止痛药、休息都无法减轻。

2. 伴随症状:警惕“疼痛+其他异常”

除了胸痛,急性心梗还常伴有其他症状:突然大汗淋漓,衣服瞬间被汗水浸透;恶心呕吐,胃里翻江倒海;心慌气短,心跳快得像擂鼓,呼吸急促困难;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当这些症状同时出现,千万别误以为是普通胃病或过度劳累,必须马上就医排查心梗风险。

二、不典型信号:这些“小毛病”可能是心梗前兆

急性心梗的信号有时十分隐蔽,会伪装成不起眼的“小毛病”,尤其是下面这些不典型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

1. 上半身隐痛或不适(易漏诊)

如果突然出现下颌痛、牙痛,但口腔检查却没有问题;颈部有紧绷感,像被人掐住脖子;肩背痛,尤其是左肩部疼痛,都可能是心梗的“烟雾弹”。这些看似无关的疼痛,其实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千万别掉以轻心。

2. 消化道症状:别只想到“吃坏肚子”

没有吃错东西,却突然持续恶心、呕吐、腹胀?别盲目吃胃药!中老年人突发“胃痛”,一定要先排除心梗可能。有时心梗发作会刺激迷走神经,导致胃肠道不适,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3. 异常乏力或晕厥:警惕“无症状心梗”

没有熬夜、劳累,却莫名感到极度疲惫、嗜睡,甚至眼前发黑、突然晕倒?这类症状尤其容易发生在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身上。糖尿病会损伤神经,导致患者对疼痛不敏感,发生心梗时可能不出现胸痛,仅表现为乏力、头晕。因此,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体力下降,务必及时就医。

4. 夜间惊醒或呼吸困难

熟睡中突然被憋醒,感觉胸口像压了重物,必须坐起来才能呼吸顺畅?这可能是心梗引发了心力衰竭。如果频繁出现夜间呼吸困难,别以为是睡姿问题,一定要尽快检查心脏。

三、特殊人群信号:这两类人需格外注意

老年人发生急性心梗时,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不会出现明显胸痛,而是表现为乏力、意识模糊、血压下降。比如突然变得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或是血压莫名其妙降低。家人要格外留意老人“说不清的难受”,及时测量心率、血压,并尽快送医。

女性发生心梗时,更容易出现非胸痛症状,如后背痛、牙痛、恶心呕吐、焦虑不安,这些症状与更年期综合征相似,容易混淆。女性朋友如果出现这些不适且休息后不缓解,一定要排查心脏问题。

四、发现信号后,立即做这3件事!

1. 第一时间拨打120:一旦怀疑发生急性心梗,立刻拨打120!清晰告知接线员具体症状(如胸痛、出汗、呕吐等)和详细地址,保持电话畅通,按指导进行急救。

2. 就地休息,避免活动:等待急救期间,患者应原地休息,禁止走动或用力。可选择平躺或半卧位(呼吸困难时),解开领口、腰带,保持空气流通。

3. 等待救援时监测生命体征:如果有血压计,可测量并记录血压、心率,提供给急救人员。若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五、预防心梗:这些习惯能降低风险

预防急性心梗,日常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1.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要定期体检,遵医嘱服药,控制指标;

2.健康生活:戒烟限酒,少吃高盐高脂食物,多吃蔬果;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3.适度运动:每周进行3 - 5次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

4.情绪管理: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剧烈波动;

5.注意保暖:冬季尤其要做好保暖,防止血管收缩引发心梗。

急性心梗的信号复杂多变,但记住关键一点:持续不缓解的身体异常,尤其是胸痛伴冷汗、呕吐、晕厥,必须立刻就医!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多一分警惕,就能为生命争取多一分希望!

2025-08-2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