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看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成因及调护

从中医角度看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成因及调护
作者:陈莉   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
2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在中医中被称为“瘿气”或“瘿瘤”,是一种以代谢亢进、神经兴奋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认为,甲亢的发生与“内火”过旺密切相关,这种“内火”并非单纯指体温升高,而是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状态。本文从中医视角解析甲亢“内火”的成因,帮助读者理解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

中医对甲亢“内火”的认知

肝郁化火:情绪之火灼烧身体: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负责调节情志与气血运行。长期情志不畅(如焦虑、抑郁、愤怒)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肝气郁结日久,会化生为“肝火”,表现为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胁肋胀痛等症状。肝火上炎,还会扰乱心神,导致心悸、手抖、多汗等甲亢典型表现。

阴虚火旺:阴液不足,虚火上炎:素体阴虚(如先天不足、久病耗伤)或热病伤阴(如长期发热、过度劳累)会导致人体阴液不足。阴液如同身体的“冷却剂”,一旦亏虚,阳气相对亢盛,形成“阴虚火旺”的病理状态。患者会出现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等虚火症状,与甲亢的低热、消瘦、突眼等表现高度吻合。

痰瘀互结:病理产物化生内热:肝郁气滞、阴虚火旺会导致津液输布失常,形成痰浊;气滞血瘀则会使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瘀血。痰浊与瘀血相互搏结,阻塞经络,进一步化生内热。这种“痰瘀化热”的病理过程,会加重甲亢患者的怕热、多汗、颈部肿块(甲状腺肿大)等症状。

胃火亢盛:饮食不节,火从口入:长期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或嗜酒无度,会损伤脾胃,导致胃火亢盛。胃火上炎,不仅会出现口臭、牙龈肿痛、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还会助长全身“内火”,加重甲亢的心烦易怒、多食易饥等表现。

“内火”过旺的预警信号

情绪异常:易怒、焦虑、失眠:肝火亢盛会扰乱心神,导致情绪失控。患者常因小事发怒,或感到莫名其妙的焦虑,夜间失眠多梦,甚至出现幻觉。

代谢亢进:怕热、多汗、消瘦:阴虚火旺会加速机体代谢,患者常感燥热难耐,即使静坐也大汗淋漓。由于能量消耗过快,体重会在短期内明显下降,伴有多食易饥、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

心血管症状:心悸、手抖、脉数:肝火扰心或阴虚火旺会导致心脏搏动加快,患者自觉心悸,严重时可见脉搏每分钟超过100次。手抖是甲亢的典型体征,与肝风内动或痰瘀阻络有关。

局部症状:颈部肿块、突眼、视力模糊:痰瘀互结于颈部,会形成甲状腺肿大(瘿瘤),质地坚硬,可随吞咽上下移动。肝火上炎或痰瘀阻络还会导致目赤肿痛、突眼、视力模糊等症状。

中医调理“内火”的策略

1.清肝泻火:针对肝郁化火型

中药治疗:选用龙胆草、栀子、夏枯草等清肝泻火之品,配合柴胡、白芍疏肝理气,方如龙胆泻肝汤加减。

针灸疗法:针刺太冲、行间、期门等肝经穴位,以疏泄肝火;配合内关、神门宁心安神。

2.滋阴降火:针对阴虚火旺型

中药治疗:重用生地、玄参、麦冬等滋阴清热之品,配合知母、黄柏泻肾火,方如天王补心丹或知柏地黄丸加减。

饮食调理:多食银耳、百合、莲藕等滋阴食物,避免辛辣燥热之品。

3.化痰散结:针对痰瘀互结型

中药治疗:选用浙贝母、海藻、昆布等化痰软坚之品,配合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方如海藻玉壶汤加减。

外治法:用玄明粉、芒硝外敷颈部肿块,以消肿散结。

4.清胃降火:针对胃火亢盛型

中药治疗:选用石膏、黄连、大黄等清胃泻火之品,配合生地、丹皮凉血滋阴,方如清胃散加减。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过食辛辣、油腻食物,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与日常调护

情志调节: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志不畅会导致肝气郁结,日久化火,加重甲亢“内火”症状。患者可通过冥想(每日10-15分钟静坐,专注呼吸)、瑜伽(选择阴瑜伽或哈他瑜伽,避免剧烈体式)或太极拳(每日晨起练习20分钟)等方式缓解压力。这些活动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降低皮质醇水平,从而减少肝火上炎引发的急躁、失眠等症状。同时,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转移注意力,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有助于维持肝气条达,平衡阴阳。

饮食有节:甲亢患者代谢亢进,需严格控制碘摄入(低碘),避免海带、紫菜、海鱼等高碘食物,以防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低脂饮食可减轻肝脏负担(中医认为“肝胆相照”,脂质代谢异常易助湿热),低糖饮食则能避免血糖波动加重内热。高蛋白(如鸡蛋、豆腐、瘦肉)需选择优质来源,每日摄入量可增至70-90g,以补充能量消耗。此外,多食新鲜蔬果(如冬瓜、黄瓜、西瓜)可清热生津,忌食辛辣燥热之品(如辣椒、生姜),防止“火上浇油”。

规律作息:中医强调“子午觉”的重要性,子时(23:00-1:00)肝经当令,此时入睡可养阴血、平肝火;午时(11:00-13:00)心经当令,小憩15-30分钟能宁心安神。阴虚火旺者睡前用40℃温水泡脚10分钟(可加艾叶、盐),通过刺激足部的肾经穴位,达到“引火归元”的效果。避免熬夜刷手机或工作,长期睡眠不足会耗伤阴液,加重五心烦热、盗汗等症状。建议每日22:30前准备入睡,保持卧室黑暗、安静,促进褪黑素分泌。

适度运动:甲亢患者宜选择散步(每日40分钟,速度以微汗为宜)、八段锦(重点练习“调理脾胃须单举”“摇头摆尾去心火”两式)或太极拳(24式简化太极拳,每日1遍)。这类运动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球类)耗伤阴液,导致气阴两虚。运动时需注意心率控制(不超过最大心率的60%,即(220-年龄)×0.6),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淡盐水或绿豆汤),防止津液亏损加重内热。

结论

甲亢的“内火”过旺是中医对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的高度概括。通过清肝泻火、滋阴降火、化痰散结、清胃降火等中医调理方法,结合情志调节、饮食有节、规律作息等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平衡体内“火候”,缓解甲亢症状。记住:中医治疗甲亢需辨证施治,患者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方案,切勿盲目用药。早识别、早干预,才能让身体重归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2025-09-25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