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康复!骨折要想恢复好 康复训练要趁早

躺平≠康复!骨折要想恢复好 康复训练要趁早
作者:​崔耀允   单位:清远高新区医院
66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很多人认为骨折术后静养躺平是促进骨折愈合、康复的关键。殊不知,骨折后长期躺平可能让你面临肌肉萎缩、关节粘连等的风险,所以说:骨折后躺平并不等于康复。那么,如何能够更好地使骨折恢复呢?这些康复训练要趁早进行!

躺平≠康复吗

对骨折患者而言,术后躺平在床上时肢体活动受到限制,往往无法自由翻身,还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同时,一直躺平、缺乏运动可导致身体僵硬、肌肉萎缩,容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也会增加心肺负担,诱发心脏、呼吸类疾病。尤其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久卧不动可增加骨骼脆弱性,从而提高骨折的风险。所以说,躺平≠康复,而想要骨折恢复好,以下康复训练需要趁早进行!

骨折患者如何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宜早不宜晚,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预防关节僵硬、血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计划。

1.骨折早期,即骨折后的1-2周:此时患者的骨折部位还具有明显疼痛、肿胀感,康复训练以关节活动训练、促进血液循环,以及控制肿胀及疼痛、预防感染为主。康复期间,将患肢适当抬高,术后48h内给予冰敷,每次15-20分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减轻肿胀。家属或康复师可协助患者活动临近关节部位,进行屈伸活动,以预防关节僵硬、粘连。指导患肢可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踝泵运动等,未固定的远端关节可轻微活动。例如手臂骨折时,患者可缓慢进行握拳、松开的动作,活动手指关节,小范围活动腕关节,以感觉微微酸胀为宜。每组动作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3-4组,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预防关节僵硬,为后续康复奠定基础。

2.骨折中期,即骨折后的3-6周:这一时期骨折肿胀部位逐渐消退,开始有骨痂生长,康复锻炼需要以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为主。在患者疼痛耐受范围内,主动进行骨折临近关节的屈伸、旋转动作,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进行肌肉等张收缩训练,如上肢骨折可使用握力器训练,下肢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使肌肉产生收缩并带动关节进行康复动作,增强肌肉力量。

3.骨折后期,一般在骨折6周以后:这时骨折部位已经基本愈合,但肢体功能还未完全恢复,需要采取负重、功能康复训练。骨折患者可以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上肢骨折可通过提适当重物促进康复,下肢可进行部分或完全负重训练,注意循序渐进。进行抗阻力训练,上肢骨折患者使用哑铃、拉力带等进行抗阻力练习,下肢可在脚踝部位绑沙袋以进行屈伸练习,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强化关节稳定性。尝试进行一些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如拿筷子、系鞋带、上下楼梯等,帮助肢体功能尽可能恢复至正常生活状态。

骨折恢复期间,除了康复训练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1.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骨折恢复期间,饮食应以低脂、高热量、高蛋白的清淡饮食为主,增加新鲜蔬果,以及富含粗纤维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预防便秘。避免吸烟、饮酒、饮用咖啡或浓茶,以免影响成骨细胞活动以及钙质的吸收。注意避免盲目补充钙质,尤其老年骨折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钙质。

2.谨遵医嘱,定期复查:遵照医嘱,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关注骨痂生长情况,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康复训练方案,以保证骨折顺利愈合。恢复期间,严格遵照医嘱进行康复训练,不得擅自增减康复训练量。骨折部位避免直接按摩、暴力活动,训练期间注意安全,预防跌倒。如出现切口处红肿、流液等异常现象,可能与感染有关,需要及时就医。

骨折患者的后期康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并不能一味地躺平。在医嘱指导下,根据骨折恢复的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能够预防并发症发生,加速愈合过程,从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2025-10-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