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在我国成年人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约为10%-15%。对于此类患者而言,合理的饮食管理对促使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人对饮食存在误区:如果过度忌口会导致营养不良,如果饮食不当还可能加重病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消化性溃疡的特点,并分享一份经过临床验证的科学饮食方案,希望可以助力大家早日康复。
一、消化性溃疡——不只是“胃痛”那么简单
消化性溃疡是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出现破损的一种疾病,其深度会超过黏膜肌层。该病与普通胃炎不同,溃疡愈合后会形成瘢痕组织,就好比是皮肤上的永久性疤痕;其发生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异常以及持续的精神压力这四种因素有关。
此类患者的典型症状就是规律性的上腹部疼痛,胃溃疡者一般是在餐后30分钟到1小时之间出现疼痛,而十二指肠溃疡者通常是在空腹时感到疼痛,夜间痛也是一个主要特征。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反酸、嗳气、上腹饱胀等不适感,病情严重的话,可引发消化道出血、穿孔和梗阻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二、科学饮食方案:分阶段精准调理
1.急性期(发病初期1-3天)
在溃疡出血的急性期内,患者应严格禁食24-48小时,在出血停止之后,就可以先从低温流质食物开始吃,再慢慢恢复饮食。可以饮用4℃左右的冷牛奶,每次以50ml为宜,下次饮用应间隔2小时。也可以喝稀藕粉,按照1:20的比例调配进行,或是饮用过滤后的米汤。在此阶段要尤其注意食物温度不能超过40℃,可以利用吸管来喝,同时还要密切观察身体的反应。
2.愈合期(发病4-21天)
待患者进入愈合期后,要遵循“高蛋白、低脂肪、适量碳水化合物”饮食原则。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以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来计算,尽量选择清蒸鱼腩、水煮蛋清等易消化的优质蛋白,早餐可以吃山药粥、蒸蛋羹等,蒸蛋时蛋和水的比例以1:1.5为宜,并用文火慢炖;午餐可以吃煮软的龙须面,搭配清蒸鱼;晚餐可以以南瓜小米粥为主食。在两餐之间也可以适当加餐,选择香蕉奶昔或嫩豆腐脑等易消化的食物;注意不要吃粗纤维蔬菜、酸性水果以及各种辛辣调料。
3.康复期(3周后)
患者进入到康复期后,可以逐步尝试一些新的食物,每2-3天可以加入一种新的食物。在此阶段的饮食,需补充一些可以促进黏膜修复的营养素,建议每日摄入15-20毫克锌,700-900微克维生素A。如果患者胃酸分泌过多,可以吃一些苏打饼干等碱性食物;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可以每日食用1勺UMF10+以上的麦卢卡蜂蜜;长期服药的患者,在每餐前,可以通过服用亚麻籽胶来保护胃黏膜。
三、如何优化饮食行为
1.科学的进食方式
建议大家采用“少量多餐”的饮食模式,每天可分5-6次进餐,两次的进餐间隔以2-2.5小时为宜。晚餐时间不要太晚,尽量在19点之前吃完,在睡前的3小时内尽量不要吃东西,以免增加胃肠负担。每一口食物都要咀嚼充分,要咀嚼20-30次以上,进餐后最好静坐30分钟,不要吃完马上就平卧。
2.合理的烹饪方法
可以选择隔水炖、低温慢煮等温和的烹饪方式,在烹制食物时,尽量避免油炸、烧烤等高温烹饪方式,因为这些方法不仅会破坏食物营养,还可能增加胃肠负担。
3.明智的饮品选择
饮品方面可以选择新鲜的甘蓝汁、温热的低脂牛奶等,这些都是比较温和的饮品。可以在餐后1小时喝洋甘菊茶,也可以减轻胃部不适感;注意不要喝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刺激性饮品。
4.健康提醒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饮食管理需要长期坚持,同时要牢记三个关键数字:即30(每口食物咀嚼次数)、40(食物适宜温度上限)、5(每日最少进餐次数)。建议大家建立饮食日记,将每天的食物种类、进食时间和身体反应等详细记录好。一旦出现呕血、黑便、剧烈腹痛等症状时,就要及时就医。
总之,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配合规范的治疗,大多数溃疡都能获得良好的愈合效果,在此也希望每位患者都能坚持合理的饮食习惯,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