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上肢手术适合用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哪些上肢手术适合用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作者:林丽萍   单位:洞口县中医医院 麻醉科
490

臂丛神经阻滞以其安全精准的优势在现代麻醉技术中脱颖而出,成为上臂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式,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B超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有效地提高了麻醉安全性以及成功率。那么究竟哪些上肢手术适合这种麻醉方式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指的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臂丛神经周围,使神经传导被暂时阻断,此时上肢相应区域就能产生麻醉效果。在传统麻醉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运用自己的解剖知识进行盲探操作,而利用B超辅助技术,能够通过高频探头将病人血管、神经以及肌肉等解剖结构实时显示出来,让医生能够在直观状态下精准定位并注射麻醉药物。这种技术大大提高了临床麻醉的成功率,还能够降低对神经或血管产生的刺激以及损伤,比较适用于需要精细操作的上肢手术。

适合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类型

肩部及上臂手术。上臂以及肩部的手术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肱骨以及肩关节等深层结构,因此对麻醉组织范围要求更高,在B超引导下,可以采取肌间沟入路精准覆盖腋神经、肩胛上神经以及肌皮神经,从而满足手术需求。

例如,在进行肱骨肿瘤切除术或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期间,由于肱骨周围具有复杂的神经分支,在B超引导下能够有效避免对邻近的锁骨下胸膜以及动脉产生损伤,保证正中神经以及桡神经等关键神经的阻滞效果,为病人创造无痛的手术环境,或者在进行肩袖修复术以及肩关节镜检查时,通过传统麻醉方法常常会由于阻滞不完全而使得病人在术中察觉到疼痛,但是在B超引导下能够清晰地观测到臂丛神经在斜角肌间隙的具体分布,从而让麻醉药物可以均匀扩散,实现良好的麻醉效果。

前臂及肘部手术。人体肘部以及前臂在手术时涉及到桡神经、尺神经以及正中神经等多条神经支配,在B超引导下可以对腋路臂丛神经以及锁骨下臂丛神经进行针对性的阻滞。

例如,在进行前臂肌腱修复术或尺桡骨骨折复位固定术时,利用B超定位能够让麻醉医生将药物精准地注射在病人神经鞘中,完全麻醉前臂背侧以及掌侧,并持续4~6小时,从而充分满足手术要求。或者在进行尺骨鹰嘴骨折内固定术以及肘关节松解术等手术中,利用B超能够清晰地观测到肘部血管以及神经之间的解剖关系,防止药物错入血管中而产生中毒反应,同时也能够保证正中神经以及尺神经的阻滞范围完全覆盖手术区域。

手腕及手部手术。手部和手腕具有密集的神经分布,因此手术过程中需要更加细致的操作,对麻醉的精准性要求也相对较高,而通过B超引导下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或腋路神经阻滞能够实现靶向阻滞。

例如,在接受肌腱断裂修复术、手指骨折固定术或手部清创缝合术等手部外伤手术时,在B超引导下能够对桡神经、尺神经以及正中神经的分支加以区分,充分实现手部区域的麻醉,避免影响病人的全身状态,较为适合同时合并基础性疾病或者老年人群。在实施腕管综合征松解术、腕关节骨折复位术等腕关节手术时,利用B超能够观察到腕管中神经的走向,让麻醉医生可以调整穿刺路径,防止对神经束产生损伤,保证药物可以均匀分布在腕部周围神经中。此外,断指再植术时间相对较长,若是采用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方式,很容易由于麻醉时间不足,而在术中追加麻醉,但是利用B超引导能够针对麻醉药物的扩散范围以及药物剂量加以精准控制,延长阻滞时间,满足手术的要求。

总而言之,B超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安全、精准以及高效的优势,适用于上臂、肩部、手腕、前臂以及手部等各类手术中,在临床上已成为上肢手术最理想的选择,其可视化操作可以大幅提高麻醉的成功率,从而保证病人手术安全,也可以缩短术后恢复的时间,为广大病人带来福音。

2025-07-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