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因及预防知识科普

脑出血病因及预防知识科普
作者:​杨钟会   单位: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脑血管病科
606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又称自发性脑出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病因多样,绝大多数是由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高达30%-40%。患者多在活动中起病,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等。

基本病因:1、长期高血压可使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及纤维素性坏死,管壁弹性减弱,血压骤然升高时血管易破裂出血。2、在血流冲击下,血管壁病变也会导致微小动脉瘤形成,当血压剧烈波动时,微小动脉瘤破裂而导致脑出血。3、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部位以基底节区最多见,主要是因为供应此处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发出,在原有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受到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后易致血管破裂。

脑出血的症状:1、突然剧烈头痛和恶心、呕吐。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症状逐渐加重或呈持续性,伴恶心、呕吐,呕吐常呈喷射状。2、突然面部或肢体麻木无力。一侧的肢体突然麻木、无力或瘫痪,手中持物掉落。口角歪斜,流口水,突然讲不出话,或是吐字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3、突然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一过性视力障碍、眼前发黑、视物模糊,这些都是疾病前兆,千万不能大意。4、突然行走困难,头晕,身体不稳。突然出现眩晕,行走困难,手脚不听使唤,失去平衡感,以致发生跌倒。5、突然嗜睡、意识不清或昏迷。即便是在白天也有明显睡意,有疲惫感,睡不够,反应迟钝,严重者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甚至出现昏迷。

危险因素:吸烟、大量饮酒、血浆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诱发因素:在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的情况下,可诱发脑出血的发生。高发人群:50岁以上男性多见。

治疗原则: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和减少复发。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者,可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

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一般应卧床休息2-4周,避免情绪激动及血压升高。2、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应将头歪向一侧,以利于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流出,并可防止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随时吸出口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3、吸氧。有意识障碍、血氧饱和度下降或缺氧现象的患者应给予吸氧。4、鼻饲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者,如短期内不能恢复自主进食,则可通过鼻饲管进食。5、预防感染加强口腔护理,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留置导尿时应做膀胱冲洗。昏迷患者可酌情用抗生素预防感染。6、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生化监测,确保水电解质的平衡,及时纠正紊乱状态,如低钾血症或高钠血症等。7、康复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等,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以及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特别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容易出现的。脑出血不但会影响到身体健康,还会引起一些并发症,严重的时候还会引起死亡,是需要积极的进行预防的。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脑出血预防措施。1、定期进行检查。如果本身患有高血压,那么就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监测血压和血液的粘稠度。对于一些会引起脑出血的疾病,比如高血脂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控制好病情的发展。2、调整好情绪。由于不良的情绪是引起脑出血的一方面原因,所以调整好情绪对于脑出血也是有预防作用的。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学会缓解个人压力,要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态度去对待一些,遇到事情不要太过于激动,不要过悲过喜,以免引起脑出血。3、避免过于劳累。不管是长期的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对身体的危害都是比较大的。过于劳累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血液流通变快,血压的粘稠度增高,就会引起脑出血。4、戒烟戒酒。戒烟、戒酒也可以起到预防脑出血的作用。香烟和酒都是有害的,会导致血管收缩,让心率变快,血压升高,同时还会引起动脉硬化。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就更需要戒烟、戒酒。

2025-08-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