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膀胱与切膀胱 如何打赢这场生命保卫战

保膀胱与切膀胱 如何打赢这场生命保卫战
作者:吕川   单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194

当膀胱癌的诊断如惊雷般落下,患者和家属在震惊之余,往往会面临一个艰难而紧迫的抉择:是奋力保住膀胱,还是彻底切除以绝后患?这场抉择,并非简单的孰优孰劣,而是一场需要精密权衡的生命保卫战。要打赢这场战争,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病情和患者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同时熟知两种战术的优劣。

首先,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膀胱癌。医学上根据癌细胞的浸润程度,主要分为两大阵营——

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肿瘤局限在膀胱黏膜表层或浅肌层,占初诊患者的70%以上。它们的主要特点是易复发,但不易进展。

肌层浸润型膀胱癌:肿瘤已经穿透深肌层,具备了向膀胱外转移和扩散的能力,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也直接决定了我们这场战役的核心战术是局部清扫还是根治性切除。

    了解了膀胱癌,我们就要详细讲讲两种作战方式了。

1.保膀胱治疗

(1)保膀胱治疗并非单纯的“切掉肿瘤”,而是在彻底消灭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膀胱的生理功能。主要用于部分中低危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以及所有非肌层浸润性患者。

(2)保膀胱治疗的常见手术方式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医生通过尿道插入器械,尽可能彻底地切除所有可见肿瘤。在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还需进行全身化疗联合局部放疗,清除手术残留的微小病灶和癌细胞,从根本上降低复发风险,提升保膀胱的成功率。

(3)优势与风险

优势:保留了正常的排尿功能和男性性功能,身体形象完整,对患者心理创伤小。无需腹部造口,恢复更快。

风险:约30%的患者可能出现局部复发,且需要终身进行严格的膀胱镜复查;放化疗需要数月时间,可能伴随疲劳、膀胱炎、直肠炎等副作用;一旦保膀胱失败,仍需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可能错失最佳手术时机。

2.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1)这是目前针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最经典、最确切的治愈性手段。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移除整个病灶区域,来换取最高的长期生存率。适用于高危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多次复发且保守治疗无效,或保膀胱治疗后复发的患者。

(2)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切除整个膀胱,以及男性的前列腺、精囊腺,女性的子宫、部分阴道前壁和附件,术中清扫周围的淋巴结,以检查癌细胞是否扩散。同时患者还需进行尿道重建,重建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回肠膀胱术,取一段小肠作为尿液通道,在腹壁造口,需要终身佩戴集尿袋;另一种是原位新膀胱术,用一段肠管在体内构建一个“新膀胱”,与尿道吻合,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经尿道排尿,但可能需要学习间歇导尿。

(3)优势与风险

优势:肿瘤控制效果好,局部复发率极低;无需再为膀胱癌的复发而担忧,免去了频繁膀胱镜复查的身心负担。

风险: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期长,存在感染、肠梗阻等风险;生活质量改变,腹壁造口需要患者及家属精心护理,对心理和社交是巨大挑战;新膀胱手术则可能面临尿失禁、排尿困难等问题;影响性功能,手术不可避免地会损伤相关神经,导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那么,如何制定患者的“作战计划”呢?

随着精准医疗的进步,手术早已过了“拍脑袋”做决定的时候。现代医学强调多学科会诊,这相当于为患者组建了一个“总参谋部”。这个团队包括泌尿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的专家。他们将从肿瘤的分期、分级、大小、有无肾积水;患者自身的年龄、体能、心肺肾功能、个人意愿和对生活质量的期待;家庭支持系统等多维度进行评估,为患者制定最佳作战计划。

保膀胱还是切膀胱?这不是一道有标准答案的判断题,而是一道需要医患共同作答的论述题。它的答案,既关乎冷硬的生存率数据,也关乎温热的生活质量。无论选择哪条路,都意味着新的开始。生命的韧性远超我们想象,而现代医学的进步,正致力于在根除疾病的同时,为每一位战士守护更有尊严、更有质量的未来。

2025-10-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