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疾病又被称为“无声杀手”,这种疾病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并且对人们的健康、生命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这种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很多人在患病初期可能并不存在明显的症状,但是如若未能对其进行积极的控制,则会损害患者的多个组织脏器,例如:心脏、大脑等,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甚至还会引起肾衰竭等疾病,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那么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吧!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疾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等疾病,疾病在临床上可以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等两种类型。血压主要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过程中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性作用,当心脏出现收缩的状态后,则会使血液被泵出并进入到动脉组织,此时患者的血管壁组织承受的压力相对较高,并被称为收缩压;当心脏舒张时,血管弹性回缩推动血液继续向前流动,此时压力相对较低,并将其称之为舒张压。一般情况下,血压水平的正常范围一般如下: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一般将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在140mmHg及以上、舒张压在90mmHg及以上者,此时则可以被诊断为高血压疾病。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疾病具有起病隐匿的特点,患者在患病初期仅出现一些不典型症状的情况,例如:头晕、头痛、心悸等组织,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者还会被误认为是其他原因引起的。随着患者病情状况的不断进展,则会使患者的血压水平出现持续升高的表现,还存在出现视力模糊、胸闷等症状的风险性。当高血压引发严重的病症后,例如: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此时患者则会出现危急症状,例如:头痛、胸痛、呼吸困难等,但是部分患者即使存在血压升高的情况,却没有任何不适感,导致患者容易忽视临床症状,从而引起严重的后果。
二、高血压的病因
1.遗传因素
如若家族存在高血压疾病史,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则会增加后代患高血压疾病的风险性。
2.生活方式
高盐饮食、过量饮酒、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均是引起高血压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3.年龄因素
随着人们年龄的不断增长,其自身的血管壁则会出现逐渐硬化的情况,减弱患者的血管弹性,使患者的血压水平随之升高。一般情况下,40岁以上的群体患高血压疾病的风险性更高。
4.其他
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均是引起高血压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三、高血压的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是临床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措施,一般情况下需要结合患者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以及靶器官损害等情况,对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临床上常用的药物类型如下: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对其提供降压药物,并且需要按时、按量地用药,切勿擅自增减药量/停药,避免造成患者的血压水平出现波动等。
2.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的应用可以提升降压药物的疗效,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
四、高血压的预防措施
1.健康的生活方式
应尽量控制患者对盐分的摄入量,一般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在5g以内。同时,控制好饮酒量,男性群体每日饮酒量应控制在25g以内,而女性群体的每日饮酒量需要保持在15g以内。
2.适量运动
患者每周至少需要进行150min的有氧运动,例如:游泳、慢跑、快走等,避免患者出现肥胖等表现。
对于高血压患者疾病额人眼,这种疾病是一种可预防、可控制的疾病,我们在生活中应重视起来高血压疾病,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高血压的危害,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