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应对腱鞘炎:日常康复实用策略

轻松应对腱鞘炎:日常康复实用策略
作者:程竞   单位:四川省骨科医院 手腕科
253

“手机刷久了手指发麻,拧瓶盖时手腕刺痛,敲键盘后拇指动弹不得”——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不适,可能是腱鞘炎发出的信号。腱鞘炎是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引发的无菌性炎症,好发于频繁活动的关节(如手腕、拇指、食指),长期忽视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受限。本文从病因预防、急性期处理、康复训练到日常防护,提供一套实用的腱鞘炎应对策略,帮你摆脱“一动就痛”的困扰。

认识腱鞘炎:反复摩擦的“过度使用伤”

腱鞘是包裹在肌腱外的双层套管样结构,能减少肌腱活动时的摩擦。当手指、手腕长期重复同一动作(如打字、玩手机、做家务),肌腱与腱鞘频繁摩擦,就会引发充血、水肿、增厚,表现为——卡顿:手指或手腕活动时出现“卡住”感,严重时无法伸直或弯曲(如“弹响指”);肿胀痛:活动时刺痛明显,按压关节附近有压痛;卡:病变部位可能轻微隆起,触摸时能感觉到增厚的肌腱。

最常见的类型包括: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手腕外侧疼痛,提重物时加重);屈指肌腱腱鞘炎(拇指或食指根部疼痛,屈伸时弹响)。

腱鞘炎的核心诱因是“过度使用”,尤其是长期保持同一姿势或重复动作。例如,长时间用手机打字时,拇指反复屈伸,肌腱在腱鞘内摩擦次数成倍增加,易引发炎症。

急性期处理:先“刹车”,再缓解

腱鞘炎急性发作时(疼痛、肿胀明显),首要任务是减少刺激、控制炎症,避免病情加重。

1.休息制动:给患处“减负”。暂停引发疼痛的动作:如用患侧手玩手机、拧毛巾、敲键盘等,避免肌腱进一步摩擦。必要时使用支具:在医生指导下佩戴腕部或手指支具(如腱鞘炎护腕、指套),保持关节在中立位(手腕不弯曲、手指不握拳),减少活动度,让腱鞘充分休息。支具佩戴时间通常为1~2周,避免长期佩戴导致肌肉萎缩。

2.冷敷与热敷:分阶段使用。急性疼痛期(48小时内):用毛巾包裹冰袋(或冷冻矿泉水瓶)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可减轻充血水肿,缓解疼痛。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缓解期(48小时后):改用温热毛巾热敷,每次10~15分钟,每天2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

3.按压放松:缓解局部紧张。方法:用健侧手的拇指或食指,找到疼痛最明显的点(压痛点),轻轻按压10秒后松开,重复5~10次。力度以“轻微酸胀”为宜,避免用力按压加重疼痛。作用:通过按压放松痉挛的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暂时缓解疼痛。

4.药物辅助:必要时消炎止痛。若疼痛明显影响生活,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药物: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涂抹或贴于疼痛部位,通过皮肤吸收减轻炎症;口服药物:疼痛剧烈时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但需注意胃黏膜保护,避免长期使用。

康复训练:强化肌腱,恢复功能

急性期过后(疼痛缓解),需通过针对性训练增强肌腱韧性、改善关节灵活性,预防复发。训练原则是“循序渐进,不引发疼痛”。

1.拉伸训练:放松紧张的肌腱。手腕拉伸(缓解腕部腱鞘炎):手臂伸直,掌心向下,用健侧手轻轻向后掰患侧手指,感受前臂前方牵拉感,保持20秒,重复3次;拇指拉伸(缓解屈指肌腱腱鞘炎):用健侧手将患侧拇指轻轻拉向小指方向(横过手掌),感受拇指根部牵拉感,保持20秒,重复3次。

2.力量训练:增强肌腱耐受力。握力训练:用患手握住一个软皮球(或握力器,初期选最软的),缓慢用力握拳(不引发疼痛为度),保持5秒后松开,重复10次,每天2组。

何时需要就医?

若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到骨科或康复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疼痛持续加重,休息后无缓解;手指或手腕卡住无法活动,强行掰动时疼痛剧烈;出现麻木、无力,可能提示神经受压;保守治疗1~2个月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医生可能会采用局部封闭治疗(注射糖皮质激素缓解炎症)、物理治疗(如超声波、冲击波),极少数严重病例需手术松解腱鞘。

腱鞘炎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与其等到疼痛难忍再治疗,不如提前做好防护。记住“3个20原则”:每20分钟停下手中动作,花20秒活动手腕手指,保持20厘米以上的手机使用距离。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和习惯调整,大多数腱鞘炎都能得到有效控制,让你重新灵活自如地使用双手。

2025-07-23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