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 不仅是情绪波动

双相情感障碍 不仅是情绪波动
作者:黄青菊   单位:平果市人民医院
49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以前称为躁郁症,是一种情绪极端波动的精神障碍。它不仅影响情绪,还会干扰患者的认知、行为和生活质量。许多人将其误解为普通的情绪波动,实际上,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严重的躁狂和抑郁发作,严重时影响个人的工作、家庭和社交生活。因此,正确理解这一疾病,并区分情绪波动与精神障碍,对于心理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症状

躁狂期:在躁狂期,患者可能表现出情绪高涨、过度自信、精力充沛等症状。他们往往思维快速、言语激烈,做事冲动且无法控制。例如,他们可能会做出极端的财务决策、突然发起冒险行为,甚至出现躁动和睡眠极少的情况。这一阶段,患者的判断力严重受损,可能因此而做出危险的行为。躁狂期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和维持日常生活,甚至出现人际关系的严重破裂。

抑郁期:与躁狂期相反,抑郁期的患者则感到极度的悲伤、无助和绝望。患者可能会丧失对曾经感兴趣的活动的兴趣,感到深深的疲倦和动力丧失,甚至对自己的未来失去希望。在这一阶段,抑郁症状可能会使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社交回避、食欲变化以及失眠或过度睡眠等现象。抑郁期如果未及时治疗,甚至可能引发自杀念头或行为。

这些情绪高低起伏不仅困扰患者本人,也对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关系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双相情感障碍的成因与风险因素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患病者,后代患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表明,多个基因可能影响神经传递物质的调节,这可能是情绪波动的生物学基础。

神经生物学因素: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失衡,特别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等物质的变化,可能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此外,大脑的某些区域,如前额叶和边缘系统的结构异常,也被认为与情绪调节能力的缺陷有关。

环境因素:生活中的重大压力、创伤经历或长期的心理压力,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例如,失业、亲人离世、情感创伤等都可能成为疾病的触发点。

双相情感障碍的误解与常见偏见

尽管双相情感障碍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但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仍然存在许多误解。常见的偏见包括将其简单化为情绪不稳定或个性问题,忽视其为一种有生物学和心理学基础的疾病。这种误解不仅阻碍了患者的治疗进程,还可能加重患者的社会孤立和自我污名化。

双相情感障碍不仅仅是情绪的波动,它是一种需要专业治疗的心理健康问题。它的症状涉及到认知功能、行为模式以及社会功能的深度失调。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通常需要经过心理医生的全面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家族史,进行综合判断。

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情绪稳定剂(如锂盐、丙戊酸盐)和抗精神病药物常被用于控制躁狂症状。而对于抑郁期的治疗,抗抑郁药和情绪稳定剂常常联合使用,以减少复发风险。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家庭疗法是常用的心理治疗方式。通过这些方法,患者可以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波动,改善负面思维模式,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双相情感障碍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支持,患者可以实现症状控制和社会功能恢复。患者应通过建立稳定的生活作息、规律的药物治疗和定期心理支持来管理自己的病情。同时,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双相情感障碍的未来展望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前景日益广阔。新的药物、基因治疗和精准医学等新兴疗法正在改变治疗模式。同时,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认知也在逐步改善,这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和支持环境。

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不仅是情绪波动问题,还涉及整体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通过早期识别和治疗,患者的病情可显著改善。社会和家庭的支持至关重要,帮助患者恢复并维持健康生活方式。我们应关注心理健康,理解其复杂性和重要性,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2025-10-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