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术后,伤口疼得睡不着、不敢动,是很多人的困扰。有人觉得 “疼是正常的,忍忍就过去了”,其实不用硬扛。科学护理能帮着减轻痛苦,让恢复过程舒服点。
一、术后为啥这么疼?
骨折术后疼,不是单纯的 “伤口疼”,原因有好几个:
1.伤口本身疼:手术切开皮肤、动了骨头,伤口处的神经会 “喊疼”,尤其术后 1-3 天最明显。
2.肿胀压得疼:受伤和手术后,局部会肿起来,像胳膊腿被勒紧了一样,肿胀越厉害,疼得越凶。
3.不动也可能疼: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肌肉紧张、血液循环慢,也会加重不舒服。
4.心里越怕越疼:越想着 “疼死了”,注意力越集中在疼上,反而觉得更疼。
知道了原因,护理就能 “对症下药”,帮着把疼降下来。
二、用药止疼,用对才管用
疼得厉害时,该用药就用药,别硬撑着:
1.按点吃药:医生开的止疼药(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要按时间吃,别等疼到受不了再吃,那时药效来得慢。
2.别担心 “上瘾”:术后用的大多是普通止疼药,短期按剂量吃,很少会上瘾,别因害怕而忍着。
3.告诉医生反应:吃了药还疼,或有恶心、头晕等不舒服,及时告诉医生,可能需要调整药量或换药。
三、物理护理,给疼痛 “降降温”
除了吃药,物理方法也能帮着止疼:
1.冷敷别错过时机:术后 48 小时内,用毛巾裹着冰袋(或冻好的矿泉水瓶)敷在伤口附近(别直接贴皮肤),每次 15-20 分钟,一天 3-4 次。冷敷能让血管收缩,减轻肿胀,疼也会轻些。
2.抬高伤肢 “消消肿”:躺着时,把受伤的胳膊或腿用枕头垫高,比心脏位置高一点,能帮着消肿,肿胀消了,疼自然会减轻。比如腿骨折,就垫个枕头在脚下,让腿稍微抬起来。
3.轻轻动一动:前面说过术后要 “慢” 动,其实适当活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肿胀带来的疼。比如手指骨折,没受伤的手指多活动;下肢骨折,脚踝慢慢勾一勾,都能帮着缓解。
四、姿势对了,能少遭罪
1.怎么躺有讲究:脊柱、髋部骨折的人,躺时在腰下垫个薄枕头,让腰舒服点;下肢骨折的人,别总朝一个方向躺,偶尔换换姿势(家人帮忙),避免压着伤口。
2.翻身要 “巧用力”:需要翻身时,家人别拽着胳膊或腿硬翻,要托着腰和屁股慢慢转,让整个身体一起动,避免伤口受牵拉疼。
3.坐站别太急:坐起来或站起来时,动作慢一点,先稍微抬抬身子,适应一下再完全起来,突然改变姿势可能会让疼加重。
五、转移注意力,疼也会 “变淡”
心里越关注疼,越觉得难忍,试试这些办法分散注意力:
1.聊聊天、听点啥:和家人说说话,听听收音机、轻音乐,让脑子忙起来,就没那么在意疼了。
2.做些 “小动作”:如果是上肢没受伤,手里可以握个软球轻轻捏一捏;下肢骨折的人,眼睛看看窗外的风景,都能帮着转移注意力。
3.别总想着 “疼”:别老问 “怎么还这么疼”,越想越焦虑,疼的感觉也会放大。可以想想 “今天比昨天好一点了”,给自己点积极的暗示。
六、饮食帮着 “镇疼”,别乱吃
1.别吃太 “刺激” 的:辣椒、酒精、咖啡这些可能让伤口周围血管扩张,加重肿胀和疼,术后初期尽量少吃。
2.多吃 “消水肿” 的:冬瓜、薏米、绿豆汤能帮着消肿,肿胀轻了,疼也会减轻;牛奶、鸡蛋、瘦肉能让伤口长得快,伤口长好了,疼自然就少了。
3.多喝水:别因为怕疼不敢下床喝水、上厕所,多喝水能让血液循环好,也能减少便秘(便秘时用力会牵扯伤口疼)。
七、家人这样做,能帮上忙
1.别总说 “不疼不疼”:家人别一味说 “忍忍就过去了”,可以说 “我知道你疼,咱们试试冷敷好不好”,认可他的感受,他会觉得舒服点。
2.定时问问情况:隔一段时间问问 “现在疼得怎么样?要不要垫个枕头?”,及时帮着调整。
3.帮着按按没受伤的地方:比如轻轻揉揉胳膊、腿的肌肉(避开伤口),能放松身体,也能增进感情,间接减轻疼。
结语
骨折术后疼不是 “必须忍” 的,用药、护理、姿势调整、转移注意力,多管齐下就能减轻痛苦。把疼降下来,才能休息好、配合康复,好得也更快。记住,不硬扛疼,才是聪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