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做完了,刀口疼得整晚睡不着……”这声叹息道出无数术后患者的心声。手术成功只是康复起点,紧随其后的疼痛却成为巨大障碍。它不仅带来痛苦,更会延缓愈合、增加感染风险、阻碍早期活动,甚至诱发慢性疼痛。现代医学明确:术后疼痛无需强忍!有效镇痛是患者权利,更是加速康复的关键。麻醉医生掌握着科学、安全的个体化镇痛“法宝”,助您舒适度过术后关键期。
一、麻醉医生的核心镇痛技术
麻醉医生根据手术类型、创伤程度、患者状况量身定制方案,核心武器包括:
1. 多模式镇痛:协同增效
联合不同机制的药物和技术,增强效果,减少副作用:
l 阿片类药物:吗啡、芬太尼等,控制中重度疼痛的主力。常采用PCA(患者自控镇痛),患者按需按压按钮获取安全剂量,起效快且个体化。
l 非甾体抗炎药:氟比洛芬酯、帕瑞昔布钠等,减轻炎症性疼痛和肿胀,显著减少阿片用量及副作用(恶心、呕吐、便秘等)。
l 局部麻醉药:区域阻滞技术的核心,直接阻断神经疼痛信号。
l 辅助药物:如加巴喷丁(针对神经痛)、对乙酰氨基酚(基础镇痛)。
2. 区域神经阻滞:精准靶向
麻醉医生在影像技术引导下,将局麻药精准注射到支配手术区域的神经周围:
l 外周神经阻滞:适用于四肢手术(如臂丛阻滞、股神经阻滞)。可留置导管持续给药数天,提供强效、局限的镇痛,促进患肢康复,副作用少。
l 椎管内麻醉:尤指硬膜外镇痛,是胸腹部大手术(开胸、开腹、关节置换)的首选方案。导管持续输注低浓度局麻药(±少量阿片药),效果确切,大幅减少全身阿片用量,利于咳嗽、活动。
3. 伤口局部浸润:简便有效
手术结束,外科医生在切口周围注射长效局麻药(如罗哌卡因),提供数小时有效镇痛,尤其适合中小手术。
二、 常见术后镇痛方法比较
1. 静脉PCA(患者自控镇痛)
适用于各类中重度疼痛手术。患者通过按钮按需获取安全剂量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起效快且剂量个体化,但可能引起恶心、便秘等副作用。
2. 硬膜外镇痛
是胸腹/下肢大手术的“金标准”。导管持续输注低浓度局麻药,镇痛效果最佳,显著减少全身阿片药用量,促进早期活动,需注意低血压和暂时性尿潴留。
3. 外周神经阻滞
专攻四肢手术,如关节置换。超声引导下精准阻断手术区域神经,镇痛强效且副作用少,利于患肢康复,偶有阻滞不完善风险。
4. 口服/静脉非阿片药物
如NSAIDs、对乙酰氨基酚,多用于轻中度疼痛或联合镇痛,方便经济,但需关注NSAIDs的胃肠道风险。
总体而言,麻醉医生将根据手术创伤部位、患者需求及安全性,灵活组合上述方法实现最优镇痛。
三、 安全与个体化:镇痛的核心原则
麻醉医生将安全置于首位,方案高度个体化,综合考虑:
l 患者因素:年龄、肝肾功能、心肺疾病、过敏史、睡眠呼吸暂停等。
l 手术因素:类型、部位、疼痛强度。
l 镇痛目标:静息时疼痛评分≤3分(0-10分),活动时≤5分。
关键保障:
l 副作用管理:常规预防恶心、便秘;严密监测呼吸(尤其阿片类PCA)。
l 动评估:医护人员规律评估疼痛与舒适度。患者主动反馈疼痛变化及不适感至关重要!
l 团队协作:麻醉、外科、护理团队紧密协作,确保方案有效执行。
四、术后镇痛常见疑问解答
Q:用镇痛药(尤其是阿片类)会上瘾吗?
A:短期、规范使用治疗术后急性疼痛,成瘾风险极低!医生严格管控药物种类、剂量和时长。
Q:镇痛药会影响伤口愈合吗?
A:不会!有效镇痛反而有利于愈合。剧烈疼痛产生的应激激素会阻碍组织修复。
Q:硬膜外/腰麻后会导致长期腰痛或瘫痪吗?
A:(1)穿刺点短暂酸痛常见,通常数天至数周消失,极少致慢性腰痛。(2)现代规范操作下,严重神经损伤或瘫痪风险极其罕见。
Q:术后何时能活动?镇痛影响活动吗?
A:有效镇痛下,越早活动越好!区域阻滞(如神经阻滞、硬膜外)是理想选择:外周阻滞通常不影响未阻滞肢体活动。低浓度硬膜外药尽量保留运动功能,常在术后1-2天可辅助下床。
结语:科学镇痛,舒适康复
告别“忍痛”观念!麻醉医生的多模式镇痛与精准神经阻滞技术,能安全、有效地将术后疼痛降至最低。请主动表达您的疼痛感受,信任专业团队,积极配合镇痛方案。让科学镇痛为您护航,平稳舒适地度过术后康复期,早日回归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