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的步骤与科学逻辑

微生物检验的步骤与科学逻辑
作者:官雪梅   单位:阆中市中医医院
14

微生物检验应用所涉领域繁多,尤其是在疾病防控以及医疗诊断过程中,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最开始的采样到最后的确诊,各个环节都不容有误,如此方可准确识别病毒,为患者日后治疗以及疾病防控奠定坚实基础。接下来就带您揭秘微生物检验的步骤和科学逻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采样

第一,部位选择。按照病毒感染位置以及传播渠道,可确定采样位置。最为常见的呼吸道病毒,诸如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等,会对呼吸道造成感染,目前比较常用的采样位置是口咽、鼻咽。鼻咽拭子采样过程中,需使用拭子经过鼻腔,之后在此基础上深入鼻咽位置,然后轻微旋转以收取鼻咽分泌物,此处病毒含量颇多;口咽拭子和前者不同,它主要采集位置是在患者口腔,操作中需擦拭患者两侧咽扁桃体和咽后壁,最后完成取样。肠道病毒采样主要是粪便,收集粪便后检测其中是否存在病毒核酸、病毒颗粒,从而精准辨别患者是否感染了肠道病毒。

第二,时机选择。检测结果的受影响因素颇多,其中以采样时机占比最大。病毒感染初期,病毒会在患者体内复制,但数量相对较少,此时采样极有可能产生假阴性结果。随着病情发展、蔓延,病毒会持续繁殖,在发病后期进行采样,阳性检出率会更高。以流感病人为例,其发病后的24小时到72小时以内进行采样,这样病毒更易被检出,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就部分病毒感染后不断排毒的现象,症状出现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亦可进行采样,但应注意不同阶段病毒之特性及检测模式选择。

第三,方法和工具。采样模式应该科学规范,工具选择要合理。无论是鼻拭子采样还是咽拭子采样,操作者都不能粗暴,动作应轻柔,否则会对黏膜造成损伤,且同时需要保证采样位置和拭子之间的充分接触,完成充分的细胞采集和分泌物采集。粪便取样时机应选择新鲜粪便,粪便需收集在无菌容器中,然后第一时间送到医院检验科。从实际角度来说,拭子材质需柔软且吸附性佳,容器则要达到无菌标准,否则会影响检验结果。

样本处理和检测

第一,样本运输和保存。样本采集之后应第一时间送检,运输过程中,样本完整性、活性均要保证,一般方式为低温运输,最为常见的即用冰袋将样本置于2到8℃的环境中,通过此种手段以避免病毒失活。若样本不能及时送检,那么就要科学保存,短期可置于冰箱中,若想长期保存则要置于超低温冰箱中。

第二,核酸提取、扩增。送至检验科以后,第一步是提取核酸,病毒核酸在样本细胞、分泌物中,工作人员会使用化学试剂法、离心法,从样本中将核酸分离出来,基于此进行蛋白质和多糖去除,最终获取纯净病毒核酸。然后是实施核酸扩增,常用模式为PCR(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接着将所提取的病毒核酸作为模板,在特定引物、酶和核苷酸的影响下,历经变性、退火、延伸等一系列流程,使病毒核酸持续扩增,为后续检测提供便利。

第三,检测技术应用。常规PCR是主要检测模式,除此之外还有实时荧光定量PCR,应用此法可以对PCR扩增期间荧光信号变化情况予以实时监测,通过与标准曲线的对比,对样本中病毒核酸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以最终确定感染程度。

结果判定

工作人员会对检测结果予以精准判读,然后将一系列原始数据记录在案,如培养法中的菌落形态和菌落数量、生化鉴定结果以及PCR扩增产物检测结果等。出具报告即根据规范格式给出报告,需有样本信息和检测项目以及检测模式、检测结果,结果需详尽描述,譬如“未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量为XX CFU/mL”,或者“未检测到目标致病菌”,这样一来就能够为主治医师提供明确信息,以便其后续为患者做出明确诊断,进而针对性用药。

总的来说,微生物检测的各项流程都非常关键且环环相扣,相关人员需做到认真负责,对各个流程进行严格把控,这样才能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

2025-09-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