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偏头痛,怎么快速缓解?

出现偏头痛,怎么快速缓解?
作者:刘兆军   单位:冷水江市人民医院
433

偏头痛为常见的神经血管病之一,全球有10%~15%的人口受到其困扰。其特征性临床表现是发作性、常搏动性且单侧或双侧疼痛的头痛,往往伴有恶心呕吐、对光敏感、对声音过敏等。偏头痛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和工作效率,也可导致一些情绪及其他健康问题。急性偏头痛发作时,患者寻求快速有效的科学良方,以求在缓解症状的同时,减少副作用并降低再次发作的可能性。

一、偏头痛的发作机制与诱因解析

偏头痛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血管性疾病,其发病是由于大脑皮质的一种称为“皮层扩散抑制”的神经活动波,使皮层神经元异常兴奋与抑制,进而激活三叉神经,其末梢会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如CGRP),促使脑血管扩张和神经源性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剧烈头痛和相应症状出现。

诱发偏头痛的原因有外界刺激(光照、噪声),不良的生活方式(睡眠不足、压力大、过度疲劳),精神状况(紧张、抑郁),饮食(咖啡、白酒、发酵食物)以及女性的特殊生理变化。这些诱因是偏头痛发作的“引爆点”,会通过复杂的脑神经及脑血管改变而导致患者头痛发作。认识及识别自己的诱因,可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减少偏头痛的发生。

二、非药物措施在偏头痛快速缓解中的作用

对于初发的偏头痛患者,采取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改善环境能够对缓解偏头痛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多适用于轻度及中度偏头痛患者。一方面,患者的居住环境应调整为安静、避光状态,因为偏头痛患者对光和声音的敏感度较高,适当的环境调节能够改善其病情;其次,在偏头痛发生后,及时变换体位、放松颈背部肌肉,可以减轻因肌肉紧张而加剧的头痛。冷敷为物理疗法中相对简单的一种措施,患者的皮肤在遇到冷刺激时,能够收缩血管,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达到快速止痛的效果。

其次,放松法和呼吸法可减轻偏头痛患者因紧张、焦虑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并减轻肌肉紧张及疼痛敏感性。适当饮水、避免脱水,是维持神经代谢及血流稳定的重要措施。发作时应避免饮用含咖啡因及糖分的饮料,以防症状加重。

总之,非药物措施重在调整环境和身心状态,为药物治疗争取时间,同时适合对药物敏感或不宜用药的患者作为初步应对手段。

三、药物治疗:偏头痛快速缓解的核心策略

对于非药物措施无效的患者,采取正确适宜的药物治疗是及时遏制偏头痛发作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对于轻-中度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进行治疗,如布洛芬、阿司匹林,这类药物对于轻度头痛能够有效抑制炎症介质,控制疼痛。

对于中至重度的偏头痛,推荐将曲坦类药物(5-羟色胺1B/1D受体激动剂)作为一线药物。曲坦类药物能选择性地收缩脑血管、抑制三叉神经系统,从而迅速消除偏头痛及其伴随症状。此类药物需要在偏头痛发作期使用,一旦过了发作期再服用,药效可能会降低。服用此类药物需注意:有心脑血管基础病变的患者应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对于伴有恶心、呕吐的偏头痛患者,可同时应用止吐药以增加口服药物的吸收率、提高疗效。应避免过频使用止痛药,因为长期使用易导致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近年来,CGRP受体拮抗剂作为偏头痛治疗的新靶点药物,为难治性偏头痛的治疗带来了曙光。这类药物通过阻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抑制CGRP所致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头痛。目前,这类药物主要应用于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且价格昂贵,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结语

偏头痛是一种诱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的神经血管性疾病,虽不可治愈,但患者可通过正确了解和治疗使疾病发作得到很好地缓解,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正确找出并规避自身诱因,是减少发作的前提。发作早期,合理采用环境干预、物理冷敷、放松治疗等手段有利于缓解症状。对于中重度发作,规范应用NSAIDs与曲坦类药物是快速、有效的首选方案。此外,避免药物过量使用、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对长期治疗而言也十分重要。

通过联合治疗与生活方式的长期调整,偏头痛患者可降低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将疾病对自身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社会大众应当改变错误的用药观念,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做好偏头痛的预防和保健,过上健康的生活。

2025-07-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