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是人们关注健康的重要体现,但很多人都无法正确解读体检报告,往往会因报告中的陌生医学术语而产生焦虑或恐慌心理。在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下,“肺结节”三个字在体检报告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一些人往往会将其与肺癌画上等号,其实此认知是错误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肺结节,教会大家正确解读体检报告。
肺结节≠肺癌
从医学定义的层面来讲,肺结节不是肺癌,但不排除有演变为肺癌的风险。肺结节主要分为两类,即良性、恶性,大部分结节都是良性,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无需过于担心。但这里要说一下的是,一些肺结节则可能会朝着癌变的方向发展,尤其是直径超过30mm、边缘模糊及分叶不规则的结节,癌变的可能性更高。在拿到体检报告后,当发现报告中存在“肺结节”这三个字,很多人会联想到肺癌,不愿面对。其实,肺结节只是一个健康提示,并不是最终诊断。
如何正确解读体检报告
对于体检报告中的肺结节,只要正确解读及判断相关信息,就可明确结节的性质。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
1.大小
结节的直径是判断癌变风险的关键指标。对于微小结节,即直径未超过5mm的结节,癌变风险是非常低的,在1%左右。而对于直径8mm以上的结节,癌变风险也就较高。简单来说就是,结节的直径越大,癌变的可能性也就更高。所以,如若体检报告中存在“随访增大”的描述,就需格外警惕。需要指出的是,结节的大小只是为病情的诊断提供了初步线索,并不能将其作为判断性质的直接标准。无论结节有多大,医生都会充分考虑形状、边缘等因素,从而展开针对性的评估。
2.形态
对于良性肺结节,体检报告中一般描述为边缘光滑、形态规则,而对于存在分叶征、毛刺征等表现的结节,则需考虑其为恶性结节的可能。例如,当报告中描述结节边缘可见短毛刺,且与胸膜粘连,说明结节癌变的风险较高。
3.数量
肺结节数量是体检报告中的关键信息,在判断潜在风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对于孤立结节,也就是单一结节,大多为良性,医生会结合大小、边缘等特征展开评估。对于体检报告中的多发结节,为进一步掌握结节产生的原因,医生一般会建议做进一步检查,从而实现结节性质的准确判断。
4.密度
根据密度,可将肺结节分为三类,即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及混合磨玻璃结节。先来说一说实性结节,此类结节大多由纤维组织、钙化灶等组成,一般为良性。而磨玻璃、混合磨玻璃结节癌变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尤其是混合磨玻璃结节,如若其内部有实性成分,则要及时考虑癌变可能。
如何预防肺结节
吸烟是影响肺部健康的关键因素,故日常生活中大家应及时戒烟,有利于预防肺结节等疾病。远离污染,如外出时尽量佩戴口罩,避免长期与粉尘等有害物质接触。合理饮食,多吃新鲜的蔬果,如菠菜、橙子等,此类食物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有利于预防相关疾病。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每周锻炼时间建议不低于150分钟,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为主,合理控制锻炼强度,有利于促进心肺功能的改善,增强机体免疫力。情绪管理是预防肺结节的重要措施,如果人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下(如焦虑、抑郁等),免疫系统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引发疾病。因此,生活中大家要学会管理情绪,例如丰富社交活动,或是通过冥想等方式来维持心态平和。
综上,体检报告中出现肺结节并不表示患上了肺癌。其实,肺结节是肺部健康的“预警”信息,其大多为良性,只要定期复查、严格遵医嘱治疗,治愈率就较高。所以,对于肺结节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对于体检报告中的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避免胡思乱想,医生会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及治疗方法,旨在维持肺部健康。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肺结节有了一个正确的认知,日常生活中应积极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