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藏在雷雨里的 “呼吸杀手”

警惕藏在雷雨里的 “呼吸杀手”
作者:辛建应   单位:海军第九七一医院 门诊部
144

提到雷暴天,多数人会警惕雷电、暴雨,却容易忽略一个隐藏的健康威胁——雷暴哮喘。它可能在雷雨突袭时“找上门”,尤其对特定人群,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这份防护指南请务必收好。

什么是雷暴哮喘,并非雷电直接“伤肺”

雷暴哮喘,指在雷暴天气中或雨后短时间内发生的哮喘急性发作,其中流行性雷暴哮喘(ETSA)风险更高——会导致局部地区哮喘患者集中暴发,医院急诊量短时间内大幅增加。它的发作并非雷电直接作用,而是“天气+过敏原”共同作祟:

致敏颗粒被“抬升聚集”:雷暴来临前,强上升气流会把地面的花粉、霉菌孢子等过敏原抬到高空,形成高浓度“致敏云”;颗粒被“击碎变小”:雷暴中的强气流、闪电会将这些颗粒击碎成直径1-5微米的微小片段,它们能轻松穿透鼻腔、咽喉,直接深入肺部;双重刺激引发反应:微小颗粒触发呼吸道过敏炎症,再加上雷暴中的冷空气、静电刺激气道收缩,双重作用下诱发哮喘。

更需注意的是,即便没有哮喘病史,若本身患有过敏性鼻炎,也可能在雷暴天突然发作。

出现这4类症状,可能是雷暴哮喘来了

雷暴哮喘发作较急,症状集中在呼吸道,出现以下表现需立即警惕:剧烈咳嗽:多为阵发性干咳,少数人伴随少量白色泡沫痰(若出现黄色脓痰,可能合并感染);接触户外空气、说话或夜间时咳嗽会加重,部分人会因咳嗽影响睡眠。明显喘息:呼吸时会发出特征性“异常声音”,比如类似“喉咙有痰咳不出”的喉鸣音,或高频尖锐的哨笛音,呼气时更明显,自己和身边人都能听见。呼吸急促:正常成人静息时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发作时会超过20次/分钟;严重时会“呼吸费力”,吸气时肩膀抬起、肋骨间皮肤凹陷,甚至说几句话就要停下来换气。胸闷胸痛:胸口有“发紧、被压迫”的感觉,像压了重物,部分人伴随轻微闷痛(非尖锐刺痛);走路、爬楼梯等日常活动会让不适加重,必须停下休息才能缓解。

做好2大核心,高危人群这样防与救

对哮喘患者、过敏体质者、老人儿童等高危人群,应对雷暴哮喘的关键在“预防”和“急救”:

主动预防:减少接触,阻断风险。1.盯紧预报,减少外出:提前看天气预报,雷暴来临前1-2小时至天气结束后,尽量待在室内,别去公园、草地、花丛等过敏原浓度高的地方;2.做好室内防护:雷暴期间关闭门窗,开启带HEPA滤网的空气净化器,降低室内过敏原浓度;若必须出门,戴好N95口罩和防风眼镜,回家后立即换衣服、用温水洗脸漱口,避免过敏原残留。

科学应对:备好药物,掌握流程。1.日常备好药,别擅自停药:哮喘、过敏患者要严格遵医嘱规律用药,雷暴天需随身携带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切勿自行减药或停药;2.发作后快速处理:出现症状后,立即回到室内休息,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第一时间吸入急救药物(按说明书使用,通常每次1-2下);若家中有雾化器,可同步进行高剂量雾化,并监测血氧(需维持在93%以上);3.及时就医别拖延:若用药后15-30分钟症状未缓解,或出现说话困难、嘴唇发紫等严重情况,必须立即拨打120,告知医生“雷暴天气下哮喘发作”,避免延误治疗。

雷暴哮喘虽藏在风雨背后,但只要提前做好防范、掌握正确应对方法,就能有效降低风险。记住:雷暴天多一分警惕,呼吸就多一分安全。

2025-09-25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