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支付改革 医院为何被迫“精打细算”

DRG支付改革 医院为何被迫“精打细算”
作者:​李菁   单位: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
3145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医疗领域推进,其中DRG支付改革成为众多医院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在这场改革浪潮下,医院不得不转变以往的运营模式,开始“精打细算”过日子。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缘由呢?

何为DRG支付改革

DRG,中文全称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dGroups),是一种用于衡量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及进行医保支付的重要工具。它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式、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将患者分入若干诊断组进行管理。简单来说,就是把疾病进行“打包”,医保不再按照传统的医疗项目逐项付费,而是对每个“疾病包”给出一个固定的支付额度。例如,对于某一种特定疾病的治疗,无论医院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多少检查项目、用了何种药物、耗费了多少医疗耗材,医保都按照该疾病所属DRG组的既定额度进行支付。

DRG支付改革推行的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民众医疗需求的增长,医疗费用不断攀升,医保基金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以往按项目付费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发过度医疗行为,如“大处方”“大检查”等。医院为了增加收入,可能会倾向于给患者使用更多的医疗项目,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使得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低下。为了优化医保基金的使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性价比,DRG支付改革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改变支付方式,引导医院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控制成本。

医院被迫“精打细算”的原因

1.费用控制的压力:在DRG支付模式下,医院从医保获得的支付金额是固定的。如果医院治疗某一疾病的实际成本超过了医保支付的额度,那么超出部分就需要医院自行承担。例如,某个DRG组的医保支付标准为8000元,而医院治疗该组疾病的平均成本为10000元,那么医院每治疗一个这样的患者就会亏损2000元。为了避免亏损,医院必须想办法降低成本,在药品采购、耗材使用、诊疗流程等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如今,不少医院通过集中采购谈判,与供应商协商降低药品和耗材价格;同时,建立严格的耗材使用审核机制,避免浪费,切实将成本控制落到实处。

2.提升医疗效率的需求:由于DRG支付是基于疾病分组,医院为了在有限的支付额度内获取更多的利润,就需要提高医疗效率。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是一个重要途径,因为住院时间越短,医院在床位、护理等方面的成本支出就越少。同时,医院还需要优化诊疗流程,减少患者在检查、等待等环节的时间浪费,提高医疗资源的周转效率。比如,通过合理安排检查顺序,让患者能够在一天内完成多项检查,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需要分几天进行,这样既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也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部分医院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患者治疗进程,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显著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日,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

3.规范医疗行为的必然性:DRG支付改革促使医院规范医疗行为。在按项目付费时,部分医院可能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医疗行为,如过度诊疗、不合理用药等。而在DRG支付下,这些行为不仅不能增加收入,反而可能导致成本上升。因为过度的检查和治疗会增加医院的成本,却无法从医保获得额外的支付。医院不得不严格按照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进行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行为,确保医疗资源用在刀刃上。现在,许多医院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诊疗规范,建立医疗行为监管小组,对诊疗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有效减少了不合理医疗行为的发生。

DRG支付改革给医院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迫使医院在成本控制、医疗效率提升和医疗行为规范等方面“精打细算”。虽然这一过程充满挑战,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医保、医院和患者三方共赢的局面。

2025-08-0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