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饮食上预防“小石头”的形成

如何从饮食上预防“小石头”的形成
作者:廖科诚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672

腰部突然传来的剧痛,不少人深受其苦。肾结石,这个看似小小的“石头”,发作起来却让人疼痛难忍。其实,肾结石的形成与我们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通过科学调整饮食,能大大降低它的发生风险。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从饮食上预防肾结石的有效方法。

肾结石是如何“长”出来的

在了解预防方法前,我们先来看看肾结石的形成原理。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含有钙、草酸、尿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在尿液中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不会轻易形成结石。但当某些因素打破这种平衡,比如尿液中这些物质浓度过高,或者尿液酸碱度改变,又或是尿液中抑制结石形成的物质减少时,这些物质就会相互结合、析出,逐渐形成结晶。随着时间推移,结晶不断聚集、增大,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结石。而饮食,正是影响尿液成分和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

充足饮水:预防肾结石的“头等大事”

多喝水是预防肾结石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堪称预防肾结石的“头等大事”。充足的水分摄入能增加尿量,稀释尿液中致结石物质的浓度,减少结晶形成的机会,还能帮助冲洗尿路,让可能形成的微小结石随尿液排出体外。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至少应饮用2000-3000毫升水,使每天的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但饮水也要讲究方法,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时身体已经处于轻度缺水状态。建议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比如每隔1~2小时喝一次水,每次150-200毫升。在出汗较多、运动后、天气炎热等情况下,更要适当增加饮水量。此外,睡前和晨起后也应喝一杯水,防止夜间和清晨尿液浓缩。可以选择白开水、淡茶水等,尽量少喝含糖饮料、碳酸饮料和咖啡,这些饮品可能会增加尿液中钙、草酸等物质的浓度,不利于预防结石。

合理选择食物:避开“结石雷区”

(一)控制草酸摄入:草酸是形成肾结石的重要成分,减少草酸摄入能有效降低结石风险。菠菜、苋菜、空心菜、竹笋、巧克力、浓茶等食物中草酸含量较高,应适量食用。如果想吃菠菜等草酸含量高的蔬菜,可以在烹饪前先焯水,因为草酸易溶于水,焯水能去除大部分草酸。同时,避免将高草酸食物与富含钙的食物一起大量食用,比如不要吃完菠菜后马上喝牛奶,因为钙和草酸结合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

(二)限制高钙食物:虽然钙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但过量摄入高钙食物,尤其是同时伴有草酸摄入过多时,会增加草酸钙结石形成的风险。不过,也无需过度限制钙的摄入,正常饮食中的钙摄入是必要的。应避免过量食用牛奶、奶酪、豆制品等高钙食物,每天饮用牛奶不超过500毫升。如果需要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优先选择食物补钙,如通过食用虾皮、芝麻等含钙丰富的食物补充钙质,而不是盲目服用钙剂。

(三)减少高嘌呤食物:尿酸也是形成肾结石的因素之一,高嘌呤食物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大量尿酸,进而增加尿酸结石的发病概率。动物内脏(如肝、肾、脑)、海鲜(如虾、蟹、贝类)、肉汤、啤酒等高嘌呤食物应尽量少吃。可以选择鸡肉、鱼肉等白肉代替部分红肉,烹饪时避免长时间熬煮肉汤,因为嘌呤易溶于水,长时间熬煮会使汤中嘌呤含量大幅增加。

(四)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大部分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摄入后可使尿液呈碱性,有利于预防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的形成。同时,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建议每天摄入至少500克蔬菜和200-300克水果,保证种类丰富多样,如苹果、香蕉、黄瓜、西红柿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一些水果如葡萄、橘子、草莓等也含有一定量的草酸,食用时需适量。

(五)控制盐和蛋白质摄入:高盐饮食会增加尿液中钙的排泄,从而增加结石形成风险,因此应减少盐的摄入,每天食盐量不超过5克,少吃咸菜、腌肉等高盐加工食品。过多摄入蛋白质会导致尿液中钙、草酸和尿酸的排泄增加,同样不利于预防结石。保持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即可,一般成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0.8~1.0克蛋白质,可通过鸡蛋、牛奶、瘦肉、豆类等优质蛋白食物获取。

肾结石并非不可预防,从调整饮食习惯入手,保证充足饮水,合理选择食物,避开“结石雷区”,就能有效降低肾结石的发生风险。

2025-08-14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