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骨折护理如何加速康复

高龄患者骨折护理如何加速康复
作者:高明弈   单位:四川省骨科医院
39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患者骨折已成为常见的健康问题。由于骨质疏松、身体机能下降等原因,老年人更容易发生骨折,且愈合速度较慢。科学的护理不仅能减轻疼痛,还能有效促进康复。那么,高龄患者骨折后如何进行护理才能加速康复呢?

营养支持:为康复提供充足动力

营养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龄患者往往存在营养吸收能力下降、食欲减退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来加速康复。

1.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骨折愈合离不开钙质和维生素D的参与。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维生素D则有助于钙的吸收与利用。钙质摄入:建议高龄患者每天摄入1200毫克的钙,可以通过牛奶、酸奶、奶酪、豆腐、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获取。维生素D补充:可以通过晒太阳和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蛋黄、动物肝脏)来补充。此外,医生可能会建议额外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

2.增加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骨折愈合过程中必需的营养素,有助于组织修复和肌肉力量的恢复。优质蛋白来源:鱼肉、鸡蛋、牛奶、大豆等食物富含优质蛋白。建议高龄患者每日摄入1.0~1.5克/公斤体重的蛋白质。膳食搭配:可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加速骨骼愈合。

3.合理补充其他微量元素。锌、镁、维生素K等微量元素对骨折愈合也至关重要。锌:有助于蛋白质合成和伤口愈合,可从海鲜、瘦肉、坚果中获取。镁:参与骨骼代谢,可从绿叶蔬菜、香蕉、全谷物中摄取。维生素K:促进骨钙化,可从绿叶蔬菜(如菠菜、甘蓝)中获取。

康复锻炼:循序渐进,促进功能恢复

骨折后适当的康复锻炼不仅有助于骨骼愈合,还能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高龄患者体能较弱,锻炼必须循序渐进,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1.不同时期的康复锻炼。急性期(1~2周):以休息和消肿为主,可进行静态肌肉收缩练习(如紧绷大腿肌肉、屈伸脚趾),以防止肌肉萎缩。恢复期(3~6周):在骨折部位稳定后,可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缓慢屈伸关节、轻柔按摩,帮助恢复关节灵活性。功能期(6周以上):骨折基本愈合后,可进行负重训练和肌力锻炼,如站立练习、扶物行走、轻度蹲起等,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能力。

2.康复锻炼的原则。循序渐进:运动量应从小到大,避免过度疲劳。避免疼痛:锻炼过程中若出现疼痛,应立即停止,并寻求医生或康复师的帮助。个体化定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骨折部位,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确保安全有效。

3.常用康复锻炼方法。被动运动:由康复师辅助完成,如关节被动屈伸,适用于初期阶段。主动运动:患者自行完成,如踝泵运动、屈膝抬腿,适用于恢复期和功能期。辅助器械训练:借助助行器、拐杖等进行步行训练,帮助患者逐步恢复独立行走能力。

心理护理:缓解焦虑,提升康复信心

骨折后,高龄患者不仅要面对身体上的疼痛,还可能因行动不便、生活质量下降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1.情感支持与沟通。家属陪伴:家属应多陪伴和关心患者,给予情感支持,减轻其孤独感。倾听与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积极回应,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关怀。

2.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树立康复信心:通过讲解成功案例和康复过程,可以帮助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和动力。设定小目标:根据康复阶段设定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并鼓励患者完成,提升成就感。

3.专业心理干预。心理疏导:对于焦虑、抑郁情绪较严重的患者,可寻求心理医生或康复师的帮助,以缓解其负面情绪。团体疗法:鼓励患者参加康复活动,与其他患者交流、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高龄患者骨折后护理涉及营养支持、康复锻炼、心理护理三大方面。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能为骨折愈合提供充足动力;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能有效促进功能恢复;而全面的心理护理,则是提升康复信心的重要保障。

2025-07-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