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又肿又痛 一定是风湿吗

关节又肿又痛 一定是风湿吗
作者:​钟金河   单位:梧州市工人医院
392

关节肿胀、疼痛是生活中常见的困扰,许多人第一时间会联想到“风湿”。然而,风湿性关节炎只是关节痛的“嫌疑犯”之一,其他疾病甚至非疾病因素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本文将带你揭开关节肿痛的“真凶”面纱,教你科学辨别原因,避免误诊误治。

关节肿痛就是风湿吗

“风湿”是民间对关节疼痛的笼统称呼,医学上与之相关的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但关节肿痛并非风湿的“专属信号”,其病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炎症性关节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等,由免疫系统异常攻击关节组织引发;

代谢性关节病:如痛风、假性痛风,因尿酸盐或钙结晶沉积在关节导致;

感染性关节病: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直接侵犯关节,引发化脓性关节炎或病毒性关节炎;

退行性或创伤性关节病:如骨关节炎、关节扭伤,与关节磨损或外伤相关。

五大常见“元凶”逐一排查

1.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系统的“内战”

特点:对称性小关节肿痛(如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晨僵时间超过1小时,晚期可致关节畸形。

关键线索:

血液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RF)或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阳性;

影像学显示关节软骨破坏、骨侵蚀。

2.痛风:尿酸结晶的“定时炸弹”

特点:突发第一跖趾关节(大脚趾)红肿热痛,疼痛如刀割,24小时内达高峰,常因饮酒、高嘌呤饮食诱发。

关键线索:

血尿酸水平升高(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

关节液或痛风石中检测到尿酸盐结晶。

3.骨关节炎:关节的“老化磨损”

特点:负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晨僵时间<30分钟,关节活动时有摩擦感或弹响。

关键线索:

X线显示关节间隙狭窄、骨赘(骨刺)形成;

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肥胖者风险更高。

4.感染性关节炎:细菌的“直接攻击”

特点:单个大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突发红肿热痛,伴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病情进展迅速。

关键线索:

关节液培养可检出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

5.银屑病关节炎:皮肤与关节的“双重打击”

特点:除关节肿痛外,患者常伴有银屑病皮疹(如头皮、肘膝红斑鳞屑),可能累及指(趾)甲(如点状凹陷、增厚)。

关键线索:

影像学显示“笔帽征”(远端指间关节骨破坏);

约30%患者先出现关节症状,后出现皮疹。

关节肿痛的“自查清单”

面对关节肿痛,可通过以下问题初步判断病因:

疼痛性质:

刺痛、刀割样痛(痛风);

钝痛、酸痛(骨关节炎);

胀痛、压痛(感染性关节炎)。

发作时间:

夜间痛醒(类风湿关节炎、痛风);

活动后加重(骨关节炎);

突发剧烈疼痛(痛风、感染)。

伴随症状:

发热、寒战(感染);

皮疹、指甲改变(银屑病关节炎);

口干、眼干(干燥综合征合并关节炎)。

高危因素:

长期高嘌呤饮食(痛风);

家族史(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近期关节外伤或手术(感染性关节炎)。

科学应对:及时就医是关键

关节肿痛的原因复杂,自我判断存在局限性,需通过以下检查明确病因: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尿酸、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HLA-B27基因检测等;

影像学检查:X线(观察骨结构)、超声(检测滑膜炎、积液)、MRI(早期发现软组织病变);

关节液分析:通过穿刺抽取关节液,检测细胞计数、结晶、病原体等。

日常护理:缓解疼痛的方法

无论病因如何,关节肿痛发作时可采取以下措施减轻症状:

休息与制动:避免负重或过度活动,使用支具固定关节;

冷敷或热敷:

急性期(48小时内)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减少肿胀;

慢性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结语:关节肿痛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但“风湿”并非唯一答案。通过观察症状特点、结合高危因素,并借助医学检查,我们完全能揪出真正的“幕后黑手”。记住:早诊断、早治疗是保护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核心!

2025-09-26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