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这些信号 别让慢阻肺偷走呼吸

留意这些信号 别让慢阻肺偷走呼吸
作者:彭莉   单位: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人民医院
47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咳嗽”“喘不过气”“体力越来越差”常常被误认为是年纪大了、体质差了,其实这些症状很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早期信号。慢阻肺是一种常见但被严重低估的慢性肺部疾病,它进展缓慢,但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时,肺功能往往已经受损严重,治疗难度大,生活质量显著下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慢阻肺的“前奏”,以及如何尽早识别并采取行动,保护我们的呼吸健康。

你以为的“小毛病”,可能是肺在“求救”

慢阻肺的发生不是一夜之间的事,它往往潜伏多年。许多患者在最初只是感觉到晨起咳嗽、偶尔咳痰,或是在爬楼梯、快走时出现气短,这些表现容易被忽视,误以为只是感冒、吸烟刺激或者年纪使然。然而,这些都是慢阻肺早期的重要信号。事实上,长期吸烟、反复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或长期接触有害颗粒(如煤烟、粉尘)等因素,都会导致气道慢性炎症,从而逐渐损伤肺组织,导致气流受限。这种气流受限是不可逆的,意味着一旦肺功能受损,就很难完全恢复。

有研究显示,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超过13%,但知晓率和诊断率却极低,很多人直到病情严重、呼吸困难影响日常活动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此时,肺功能已经出现明显下降,治疗的效果也远不如早期干预。因此,切不可掉以轻心。

肺功能检查是“照见真相”的关键一步

与其他疾病不同,慢阻肺的诊断不能仅凭症状判断,必须借助肺功能检测来确认。肺功能检查是一种简单、无创、快捷的检测方式,通过检测用力呼气时的肺活量和气流速度,医生可以准确评估肺部是否存在气流受限以及受限程度。尤其是“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之间的比值,是判断慢阻肺的重要指标。若该比值低于正常范围,即可提示气道阻塞。许多患者因不了解肺功能检查的重要性而延误诊断,有的甚至认为呼吸困难是“年纪大了”的正常表现。事实上,慢阻肺不仅仅是“老年病”,近年来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吸烟的年轻人、长期从事粉尘作业者、厨房油烟暴露者等都是高危人群。因此,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出现持续性咳嗽、活动后气短等情况,就应主动进行肺功能检测。

防治慢阻肺,日常管理同样重要

一旦确诊慢阻肺,治疗目标就不再是“彻底治愈”,而是通过综合手段延缓病情发展、减少急性发作、提高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方面,常见的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药等。这些药物多采用吸入方式给药,直接作用于肺部,起效快、副作用小,但前提是患者需掌握正确的吸入技术。医生常常会根据患者肺功能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除了药物治疗外,非药物干预同样关键。最重要的一步是戒烟,这不仅能减缓肺功能恶化,还能提升药物治疗效果。同时,疫苗接种(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从而减少病情加重的风险。此外,肺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肌锻炼、有氧运动等)可以提高患者的肺通气效率,改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居家环境的改善也很重要。保持空气清洁、避免接触灰尘和有刺激性的气体,可以减少肺部刺激和炎症反应。有慢阻肺病史的患者还应警惕天气变化,冬季或雾霾天尽量减少外出,佩戴防护口罩,防止诱发或加重病情。

结语

慢阻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感知”与“无作为”。如果你或家人长期咳嗽、咳痰、容易气喘,就要重视这些可能被忽略的身体信号。慢阻肺是可防、可控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在新媒体和科普宣传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不应仅停留在“有病才看”,更应建立起主动体检、科学认知的健康意识。别让慢阻肺悄悄偷走你的呼吸,从现在开始,留心身体的每一个异常,用行动守护肺部的每一次自由呼吸。

2025-09-0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