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常用方法,通过阻断肿瘤供血动脉并局部释放化疗药物,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尽管该手术创伤较小,但术后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至关重要。许多患者对术后护理存在认知盲区,导致恢复效果不佳。本文将从基础护理、症状管理、生活调整及复查要点等方面,系统介绍TACE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及家属科学应对。
一、术后基础护理
在穿刺部位与伤口管理方面,TACE手术一般经股动脉穿刺完成,术后穿刺部位护理对预防感染和出血至关重要。患者卧床24小时,穿刺部位压沙袋6小时、肢体制动12小时,避免弯曲或承重,穿刺点用无菌纱布覆盖,3天内不能沾水,洗澡时可用防水敷料保护。家属要每日检查穿刺点有无渗血、红肿或皮下瘀斑,若敷料被浸透或患者局部疼痛加剧,需马上联系医生。此外,术后1周内要避免提重物、深蹲或长时间行走,以防穿刺部位撕裂。
生命体征监测不容小觑,术后24小时是并发症的高发时段。其中,股动脉栓塞是TACE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术后每小时都要观察穿刺侧肢体皮肤颜色、温度、感觉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若发现患肢肢端发白、感觉迟钝、皮温下降、小腿剧烈疼痛,提示可能有股动脉栓塞,可进一步做超声检查确诊。此时应抬高患肢,遵医嘱给予扩血管药物,严禁按摩以防栓子脱落,必要时需行动脉切开取栓术。
二、常见症状应对
1.发热与疼痛管理
发热处理:术后低热(<38.5℃)通常是肿瘤坏死物质吸收引起,3 - 5天内会自行缓解,低热时可通过物理降温缓解,如使用退热贴、温水擦浴(避免酒精擦拭)。高热(≥38.5℃)需遵医嘱使用退烧药。
疼痛控制:肝区胀痛是因肝动脉栓塞后肝细胞肿胀引起肝脏膨胀刺激脏层腹膜所造成的,有的患者在注射栓塞药物时即可发生,即所谓栓塞后综合征,通常持续3-7天。轻度疼痛可通过深呼吸、缓慢改变体位缓解;中度以上疼痛需按医嘱服用止痛药(如曲马多),严禁自行加量。若疼痛伴随腹膜刺激征(如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需警惕胆囊坏死或穿孔,需立即就医。
2.胃肠道反应处理
恶心与呕吐:术后24-48小时内可能出现恶心,建议少量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粥、蒸蛋)。症状严重者应给予暂禁食,取侧卧位后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呛咳或窒息,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
食欲减退:肝脏功能受损可能导致厌油腻、腹胀,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避免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
肝功能异常:术后1周内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需定期复查肝功能,必要时使用保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
3.其他并发症预警
穿刺部位血肿:若穿刺侧肢体出现肿胀、皮肤青紫,需立即压迫止血并就医。
尿量减少:24小时尿量<400ml可能提示肾功能受损,需及时补液并监测电解质。
三、生活与饮食调整
为促进身体机能恢复,需遵循一定的原则。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为主,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1.2 - 1.5g/kg,像鸡蛋、牛奶、鱼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要严格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采用分餐制,每日5 - 6餐,每餐量不宜过多,防止加重消化道压力。活动与休息也十分重要。术后早期,以卧床休息为主,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12小时,24小时后可床边坐起。之后逐步增加活动量,术后1周可尝试室内短距离行走,每日30分钟;术后2周可恢复轻体力活动,如散步,但要避免剧烈运动。睡眠上,要保证每日7 - 8小时,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通过听轻音乐助眠。同时,术后患者若有焦虑、抑郁情绪,家属要多陪伴,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帮助。
四、定期复查与长期管理
在定期复查与长期管理方面,术后1个月需进行首次复查,涵盖肝脏CT/MRI、肝功能、血常规、甲胎蛋白(AFP)检测等项目。此后若无复发迹象,应每3个月复查1次;若肿瘤出现进展,则需缩短复查间隔。同时,患者要注重长期自我管理,严格戒烟限酒,避免使用肝损伤药物。日常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一旦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持续腹痛、呕血黑便等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结语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术后护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通过科学的伤口管理、症状应对、生活调整及定期复查,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保持积极心态,严格遵循医嘱,将护理细节融入日常生活,为长期康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