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筛查那些事 为宝宝健康把关

产前筛查那些事 为宝宝健康把关
作者:韦慧芳   单位:南宁市武鸣区妇幼保健院
96

新生儿出生缺陷是家庭和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其中部分疾病可通过产前筛查早期发现并干预。产前筛查,是指在孕期通过医学检测手段,对胎儿患遗传性疾病、染色体异常及先天性结构畸形等风险进行评估的一系列检查。它犹如一道坚固的 “防线”,能在胎儿发育早期捕捉异常信号,为后续精准诊断和干预争取时间,降低严重出生缺陷患儿出生率,对提升人口素质意义重大。

产前筛查黄金时间表产前筛查并非随意进行,而是严格遵循胎儿发育进程,分阶段开展。孕早期(11-13⁺⁶周)是筛查的关键时期,其中NT检查(颈项透明层厚度测量)尤为重要。通过超声测量胎儿颈后皮下组织内液体积聚厚度,正常范围一般在2.5mm以下,若NT值增厚,胎儿可能存在染色体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机构异常等风险。同期进行的早期唐筛,结合血清学指标(如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能初步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

孕中期(15-20+6周)的筛查同样不可或缺。中期唐筛进一步检测甲胎蛋白、游离雌三醇等血清学指标,结合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等信息,重新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筛查则通过检测孕妇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判断胎儿是否存在脊柱裂、无脑儿等神经管畸形。此外,无创DNA产前检测适用于12周后的孕妇,可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进行筛查;羊水穿刺的最佳时间为16-22 周,用于确诊胎儿染色体疾病 。

必知的产前筛查项目全解析唐筛是产前筛查的基础项目,通过综合血清学指标和超声数据,计算胎儿患 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疾病的风险值。当唐筛结果显示高风险或临界风险时,需进一步行无创DNA检测,或通过羊水穿刺确诊;低风险也不能完全排除胎儿异常,仍需后续产检密切观察。

NT检查不仅能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对先天性心脏病等结构畸形也有提示作用。检查时,孕妇需保持膀胱适度充盈,超声医生通过特定切面测量 NT 值,若NT值≥2.5mm,需警惕胎儿异常,若NT≥3.5mm,风险显著增高,需详细排查胎儿异常。

无创DNA产前检测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筛查技术,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提取胎儿游离DNA进行分析,对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综合征有较高检测准确性。但它属于筛查手段,不能替代诊断;双胎妊娠,行无创DNA检测只能筛查整体风险,无法明确哪一胎风险高,需行羊水穿刺等介入性产前诊断明确。染色体异常胎儿妊娠史、1年内接受过异体输血、移植手术等特殊情况,不建议行无创DNA检测。

羊水穿刺作为产前诊断的 “金标准”,在超声引导下抽取羊水,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检测等。虽然存在0.5%-1%的流产、感染等风险,但对于唐筛高风险、高龄孕妇等人群,是明确胎儿是否患病的重要手段。

产前筛查具体操作指南检查前,孕妇需提前预约,确保在最佳筛查时间内完成检查。多数检查对饮食无特殊要求,但 NT 检查需提前憋尿;无创 DNA 检测前无需空腹。检查过程中,NT 检查和超声相关项目无创伤,孕妇仅需配合医生调整体位;唐筛、无创 DNA 检测通过静脉采血完成;羊水穿刺需在超声引导下,用细针经腹部抽取羊水,过程约10-15分钟。

检查后,孕妇要保持平和心态等待结果。若为高风险,应尽快咨询医生,进一步选择羊水穿刺等确诊手段;即使结果正常,也需按产检计划定期检查,持续监测胎儿发育情况。

需格外重视产前筛查的人群高龄孕妇(年龄≥35岁)因卵子质量下降,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显著增加,建议直接选择羊水穿刺或无创 DNA 检测。有家族遗传病史(如血友病、地中海贫血)或不良孕产史(如多次流产、胎儿畸形史)的孕妇,胎儿患遗传性疾病风险更高,需进行针对性筛查和诊断。此外,孕期接触过放射线、致畸药物,或患有肥胖、妊娠糖尿病等疾病的孕妇,也应加强产前筛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产前筛查常见误区澄清部分孕妇认为唐筛低风险,胎儿就完全健康,这种观念存在偏差。唐筛只是风险评估,存在一定漏检率,即使低风险,仍需通过超声大排畸等检查排查胎儿结构畸形。无创DNA检测虽准确性高,但不能替代羊水穿刺,对于唐筛高风险等需确诊的情况,羊水穿刺才能得出明确诊断结果。

年轻孕妇同样存在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不应因年龄优势而忽视产前筛查。错过筛查时间,可能无法及时发现胎儿异常,失去最佳干预时机,因此孕妇务必严格遵循产检计划,按时完成各项筛查。

结语产前筛查是保障胎儿健康的重要手段,涵盖多个关键检查项目,每个环节都与胎儿健康息息相关。孕妇应充分了解产前筛查知识,按时、规范进行检查,与医生密切配合。如有任何疑问,可及时向产检医生咨询,也可通过正规医疗机构官网获取更多专业信息,共同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025-08-28
分享    收藏